在第八个“非遗日”前夕,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呵护传承人 关注守望者:非遗后时代民间文化传承的实践与思考”理论研讨会近日在京举行。研讨会以“倾听传承人心声,关注传承人命运”为主题。
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角,每时每刻都在传承、创造、丰富着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生活和生活文化,他们智慧超群,技艺高超,活跃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由于传承人自觉而严格地遵循着文化传统的种种规范与程式,他们的一个姿态、一种腔调、一些手法都可能灌注着民间文化的血脉,承载着民族精神的精髓。如何正确对待这些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和他们所倾情的伟大事业,是正在走向繁荣富强的中华民族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9年来,特别是文化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 》实施以来,民间文化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探讨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确保民间文化传承沿着健康规范、科学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前行,做了大量工作。
研讨会上,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人代表和中国民间文化传承方面的专家学者就民间文化传承人近年来的传承状况如何,遇到了哪些问题与困惑;如何保护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人的合法权益;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议。
研讨会由中国民协副主席潘鲁生主持,著名文化学者、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中国民间文化传承人代表刘则亭、赵兴寿、杨正江和长期致力于民间文化传承研究保护的专家学者刘锡诚、曹保明、刘晔原、巴莫曲布嫫等作了典型发言。(原标题:专家学者研讨非遗后时代民间文化传承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