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临河11月28日电 (李爱平)28日,阴山岩刻拿到世界文化遗产“入场劵”的11天后,依然沉浸在喜悦中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主管该项工作的领导张明中、孟长云约见记者,讲述了八年磨剑终获“正果”的艰辛故事,并表示将尽快建立阴山岩画遗产资料中心,成立中国岩画研究学会,创办全国性专门刊物。
张明中说起这件喜事时,语气中充满激动,身为该市宣传部长的他认为:“阴山岩刻进入预备名单,标志着阴山岩刻申遗已迈出关键性一步”。
阴山岩刻开始进行“申遗”的时间是在2004年,这一年巴彦淖尔市政府开始“酝酿”阴山岩刻的保护、管理、研究、普查、宣传、展示等工作。
巴彦淖尔市广电局负责人孟长云说,当时只是在摸索阶段,具体怎么搞,还没有清晰思路。大张旗鼓开展“申报世界遗产名录”是在2005年之后。
从2005年开始,巴彦淖尔市全市总动员,保护阴山岩刻。巴彦淖尔市副市长王建平当年无论在大会还是小会总强调:“再不保护,我们就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后人。”
“动员令”得到社会各界的响应:驻扎在附近的部队把仅有的两台军用越野车贡献出来,供普查工作使用;普通民众也投入到保护阴山岩刻的队伍中来,牧民金宝山,每天一边放牧,一边为阴山岩刻“站岗放哨”,几年如一日。
到了2006年6月,因为阴山岩刻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投入上千万元巨资,启动了阴山岩刻抢救性普查与保护工程。当地文物部门运用编号、拍照、摄制录像、卫星定位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探查总面积达2万多平方公里,共采集到岩刻照片资料1万5千张,线描图1万多幅,拓片1500多张,卫星定位10万点,文字描述1万多张,及时掌握了阴山岩刻的规模、分布、构成年代等基础资料。
孟长云说,按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和要求,此后几年,巴彦淖尔市逐步划定了阴山岩刻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东西跨度300公里左右,南北跨度120公里左右,面积1267.83平方公里。涉及巴彦淖尔市境内的多个地区,岩刻数近万幅。最终确定岩刻本体分布面积为28.68平方公里。
巴彦淖尔市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
2011年12月,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国家文物局将积极支持阴山岩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而填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没有中国岩画的空白。
2012年10月14日,来自南非金山大学岩画研究所的9名学者在巴彦淖尔进行阴山岩刻考察,对阴山岩刻给予赞赏。
八年努力,终有收获。2012年11月17日,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公布了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45处遗产项目并授牌,阴山岩刻位列其中。(原标题:阴山岩刻八年"磨剑"终获世界文化遗产"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