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遗预备名单首度“洗牌” 管理不善者将除名
2012/11/19 10:28:3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本报北京11月18日电 (记者杨雪梅)国家文物局17日公布了刚刚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包括大运河、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哈尼梯田、辽代木构建筑、北京中轴线等在内的45项文化遗产榜上有名。这是2006年以来国家文物局的首次更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强调,《预备名单》采取动态管理,对于因保护管理不善,致使遗产价值受到损害的项目,国家文物局将酌情予以警示,情形严重的,可以将其从《预备名单》中除名。
据介绍,此次新名单有如下特点:
新的类型增多,扩大了颁布范围与影响力。名单涵盖了古建筑、考古遗址、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历史村镇、农业遗产、工业遗产等多种文化遗产类型。新类型数量大大增加,比如农业遗产与工业遗产。
联合申报成为常态。名单中有15个项目涉及多个县市的遗产,比如“大运河”涉及8个省市,“中国白酒老作坊”涉及8个市县,“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涉及的省、自治区及市、县最多,达15个。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强调,目前联合申报世界遗产成为趋势,但要让每一个涉及的遗产点都符合世界遗产的标准,难度很大,可能“一损俱损”。
依然没有世界遗产项目的地区申报项目增多,平衡性得到体现。至2012年7月,我国已有43处自然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但还有一些地区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此次入选项目涉及28个省区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体现了一定的平衡性。如志莲净苑与南莲园池就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个列入名单的项目。
对于名单“重新洗牌”的原因,童明康认为,首先是各地申遗的热情持续高涨。其次,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世界遗产的申报要求越来越严格,新遗产类型日益受到重视,而旧名单中新型遗产数量较少;此外,相当一部分原《预备名单》项目的申遗工作没有实质性进展。为此,国家文物局于2011年4月启动预备名单重设工作,尽量吸纳一些申报积极性高、遗产价值突出、保护管理状况良好的遗产项目,剔除那些工作长期停滞的项目,提高《预备名单》质量。
名单公布的同时,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宣布成立。该中心设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保护的国家研究中心和总平台。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刘曙光形象地说:“申遗成功是献花儿,而遗产监测有如拔刺儿,我们会被刺扎手,把刺拔出来你也会疼,但大家都是一个目的,更好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原标题:中国世遗预备名单首度“洗牌” 管理不善者将除名)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