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牡丹亭》引思考:舞剧该怎样呈现戏曲经典?

2012/11/16 9:31:14 点击数: 【字体:


    中央芭蕾舞团日前在文化广场上演的原创舞剧《牡丹亭》,尝试了"中西合璧"的艺术风格。这部根据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牡丹亭》改编的舞剧,由李六乙任剧本改编和导演,费波编舞。它通过写意的肢体和时空交错的手段,试图呈现原著的精神世界。只是当全剧在一片"繁华落尽皆成空"的场景中落幕时,有一片苍茫之意涌来。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一部展现东方唯美意境的原创中国芭蕾舞剧来说,《牡丹亭》是成功的,但是它也引发了舞界的深层思考--当代舞剧对于戏曲经典之作的呈现,到底该立足于经典溯本归元的解读,还是为颠覆而创新?

    大幕拉开,杜丽娘一分为三:徜徉于后花园的怀春少女白衣杜丽娘、展现原始自我和真实欲望的红衣杜丽娘以及全剧的旁观叙述者蓝衣杜丽娘(后者由昆剧演员扮演)。事实上,这种人物内心外化的手法并非首见,前几年艺术节上演过的另一部舞剧《牡丹亭》曾在"幽媾"一节出现4位杜丽娘同台的景象。但是,这次版本中的3位杜丽娘贯穿全剧,使故事脉络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展现走向更为复杂。尤其是,由于以昆剧旦角承担的"说书人"杜丽娘始终没有与其他两个舞蹈形象的"自我"真正合体,因而难免流于符号化,而其频繁出现且变化不大的肢体动作,也造成了观众某种视觉上的疲劳。

    看得出,青年编导在细节处理上十分用心,比如群舞女演员以单足着红舞鞋随柳生"踏雪寻梅",追寻爱情踪迹。但在写实和写意间的对比结构上,仍差了口气。在二幕《冥判魂游》中超大篇幅描写阎罗王办案和主人公还阳路上的鬼火森森,以及尾声《婚礼》中表现"人间地狱轮回"无变化的圆圈队形,单调动作的重复编排和礼服展示的手段,虽然处处极为写实地解读着原著情节,却最终未能进一步掀起高潮,未能起到情感递进和人物内心外化的作用。(作者苗小龙 系上海师范大学副教授)(原标题:《牡丹亭》引思考:舞剧该怎样呈现戏曲经典?)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文汇报(2012-11-16)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