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许氏禄丰龙: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的第一条恐龙

2012/11/14 15:51:43 点击数: 【字体:


许氏禄丰龙: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的第一条恐龙

禽龙生活场景想象图

许氏禄丰龙: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的第一条恐龙

许氏禄丰龙复原图

许氏禄丰龙: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的第一条恐龙
 
满洲龙复原图
       
    新闻背景


    本月6日,有关方面宣布将耗资不低于6亿元,在密云打造“中国恐龙谷”。

    很久很久以前——准确地说——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到两亿多年前,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恐龙的世界。这一点,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事实。然而,我们是怎么知道这一点的?上亿年前的历史是怎样被揭开面纱,一点一点展露在我们的面前的?这其实是一个曲折有趣的过程。

    19世纪初欧洲出现化石热

    人类发现恐龙,就是发现恐龙的化石。

    人类认识化石,其实时间也并不很长。第一个创造出“化石”这个词汇的,是16世纪一个叫阿格里科拉的德国人,其原意不过是“地下采掘物”的意思。那时人们已经知道,很多“化石”和骨骼形状很相似,但当时的人们都认为,这不过是偶然的原因形成的。

    一百多年后,英国一个叫约翰-赖依的博物学家,在1691年写成的一本书中提出来,化石都是在很久以前生活着的那些动物的遗物。这个说法慢慢被人们普遍接受了。

    其实,就在18世纪以前,人们对于地球历史的认识,还基本局限在《圣经》的说法之中——地球最早是在大约六千年前形成的,大约在四千五百年前,有过一场大洪水,把一切都毁坏了。

    18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德-布丰提出一种大胆的说法,他认为地球等行星都是从太阳那里撞击产生的。他推测地球的历史大约有七万五千年,而地球生命的产生大约是四万年前的事情。

    到了19世纪初期,有生物学家已经进一步提出推测,最古老的化石可能已有好几亿年之久。

    19世纪初期在欧洲,研究岩石中的动物、植物化石成为一门很热闹的学问。比如我们知道,达尔文就是在1831年开始他为期5年的周游世界航行,到处考察动植物及其化石的。而著名的大生物学家、化石专家居维叶也是生活在那个年代。

    乡村医生最早发现了恐龙化石

    恐龙化石的发现,其实就是这种化石研究热潮中的产物。但它的发现,是由不起眼的小人物完成的,其中的过程还经过了很多曲折。

    英国南部的苏塞克斯郡有一个叫做刘易斯的小地方。19世纪初期,这里住着一位名叫曼特尔的乡村医生。这位曼特尔先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心,特别喜爱收集和研究化石。行医治病之余,他常常带着妻子一起跋山涉水去寻找和采集化石,足迹踏遍了周围有岩层露出的沟沟坎坎。久而久之,他的夫人在他的影响下也成了化石采集高手。

    1822年3月的一天,曼特尔先生带着妻子一同出诊。在曼特尔为病人诊治时,他的妻子在屋外修路的工地上发现了一些奇特的牙齿化石,就小心翼翼地把它们采集下来。当妻子将新采集到的化石呈现在曼特尔眼前的时候,他惊呆了。曼特尔见过许许多多远古动物的牙齿化石,可是没有一种能够与这么大、这么奇特的牙齿相似。

    随后不久,曼特尔又在发现化石的地点附近找到了许多这样的牙齿化石以及相关的骨骼化石。为了弄清这些化石到底属于什么动物,曼特尔把这些化石带给了法国博物学家居维叶,请这位当时在全世界都是最有名的学者给予鉴定。但是结果却令曼特尔大失所望,居维叶认为,牙齿是犀牛的,骨骼是河马的,它们的年代都不会太古老。

    曼特尔先生对居维叶的鉴定非常怀疑,他认为居维叶的结论太草率了。他决定继续考证。从此,只要一有机会,他就到各地的博物馆去对比标本、查阅资料。

    两年后的一天,他偶然结识了一位在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工作的博物学家,此人当时正在研究一种生活在中美洲的现代蜥蜴——鬣蜥。于是,曼特尔先生就带着那些化石来到伦敦皇家学院博物馆,与博物学家收集的鬣蜥的牙齿相对比,结果发现两者非常地相似。喜出望外的曼特尔先生就此得出结论,认为这些化石属于一种与鬣蜥同类、但是已经绝灭了的古代爬行动物,并把它命名为“鬣蜥的牙齿”——它的中文名称后来被译为禽龙。

    禽龙是科学史上最早记载的恐龙。而曼特尔和他的妻子的名字,也和人类发现恐龙的历史联系在了一起。

    “恐怖的蜥蜴”其实和蜥蜴无关

    实际上,在曼特尔夫妇发现禽龙之前,欧洲人早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它们的确切归属,因此一直误认为是“巨人的遗骸”。

    至于我们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采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动物化石入药,并把这些化石叫做“龙骨”。谁能肯定,这“龙骨”之名与恐龙化石的发现就没有联系呢?

    但是,直到曼特尔夫妇发现了禽龙并与鬣蜥进行了对比,科学界才初步确定了这是一种类似于蜥蜴的、早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因此,随后发现的新类型的恐龙以及其它一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名称全都和蜥蜴有关,例如“像鲸鱼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同时,由于最初引起人们注意的这些远古动物化石,往往个体巨大、奇形怪状,着实令人恐怖。

    随着这些令人恐怖而类似于蜥蜴的远古动物的化石不断被发现和发掘,它们的种类积累得越来越多,许多博物学家已经开始意识到,它们在动物分类学上应该自成一体。到了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欧文爵士用拉丁文给它们创造了一个名称,这个拉丁文由两个词根组成,前面的词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后面的词根意思就是“蜥蜴”。从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这一大类彼此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是却表现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动物的统称。我们中国人则把这个拉丁名翻译成了“恐龙”。

    现在我们知道,恐龙家族中确实有许多令人恐怖的庞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爱的“小东西”。而且,恐龙根本就不是蜥蜴。它们虽然都属于爬行动物,但是在门类繁杂的爬行动物大家族中,恐龙与蜥蜴的亲缘关系相差得还相当远呢!

    在时间上,恐龙生存了1.5亿年之久;在分布上,恐龙足迹遍及地球的七大洲。但是,大多数恐龙是在美国、蒙古、中国、加拿大、英格兰和阿根廷发现的。在美国发现恐龙有64属,居世界之冠;而蒙古发现40属,中国发现36属。

    中国最早发现的恐龙被俄国人盗走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恐龙产地之一,中国的恐龙化石发现地遍及东西南北。云南、四川、山东、内蒙古、新疆等地都以出土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而闻名于世。与这些恐龙大省相比,黑龙江简直算是“默默无闻”。可是中国最早被科学命名的恐龙化石却正是发现在黑龙江畔的一个小渔村附近,这个小渔村就是嘉荫县的渔亮子。

    由于黑龙江江水的长期侵蚀,沿江两岸的地层不断地被剥蚀,里面埋藏的恐龙化石就不断地被冲刷出来,暴露在江边的河滩上。消息不胫而走,被对岸的俄国军官听到了,就前来调查并采集化石。最初,俄国人把这些大化石骨头误认为是猛犸象,而且在俄国伯力地方报纸上作了报道。俄国地质学家被这一报道所吸引,从1915年至1917年连续到我国进行了三年的大规模考察和发掘,采集到一批恐龙化石。他们把这些化石装架起来,陈列到彼得堡地质博物馆里。研究认定,这是一种鸭嘴龙,高4.5米,长约8米,俄国地质学家把它命名为满洲龙。

    鸭嘴龙是恐龙家族中的晚辈,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是一类以植物为食的素食恐龙。嘉荫县不仅出土了属于鸭嘴龙的满洲龙化石,还发现了似鸟龙化石和大量的植物化石。对这一生物群落的研究和分析表明,现在如此寒冷的黑龙江畔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气候温暖潮湿、植物茂密繁盛,气候条件与现代的海南岛差不多。

    令每一个中国人深感遗憾的是,中国出土的第一条被科学命名的恐龙并没有被珍藏在中国。好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地质工作者和古生物学家在那条恐龙的附近又找到了新的恐龙化石地点,发掘出了一批新的满洲龙化石。这些化石现陈列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等处。

    许氏禄丰龙——“中国第一龙”

    许氏禄丰龙于1939年出土于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是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装架的第一条恐龙,被称为“中国第一龙”。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人民长达8年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我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杨钟健院士,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离开北平来到了西南大后方。

    1938年冬天,地质学家卞美年和王存义在野外调查中,在昆明西北方的禄丰盆地发现了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一年后,杨钟健与卞美年等人再次赴禄丰考察,又发现了新的化石地点。他们随即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发掘工作,获得了大量的动物化石和丰富的野外地质资料,所发现的化石动物群被称为禄丰龙动物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许氏禄丰龙。

    许氏禄丰龙的研究论文发表于1941年,它的种名献给杨钟健院士在德国的导师许耐教授。许氏禄丰龙生活在大约2亿年前,是侏罗纪早期的素食恐龙,也因此成为最早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恐龙之一。

    1944年12月,中国西部博物馆在北碚文星湾建成。中央地质调查所作为筹备单位之一,负责其中地质博物馆的布陈,将许氏禄丰龙化石骨架安置在该馆的陈列大厅里。1946年,中央地质调查所迁回南京,许氏禄丰龙也被转运到了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北京成立,许氏禄丰龙又被转运到了北京,架立在该所的标本馆内。1994年,该所创建了“中国古动物馆”,从此,许氏禄丰龙与其它10多条恐龙骨架一起构成了中国古动物馆的基本展品。

    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总局发行了一套三枚古生物纪念邮票。其中一枚是许氏禄丰龙的骨架和复原图,这枚邮票是全世界发行的第一枚恐龙邮票。

    历史疑案

    恐龙蛋提取DNA?


    恐龙蛋化石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虽然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有恐龙蛋化石发现,但在数量上、类型上、分布上及保存的完整程度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比不上我国。

    1995年3月15日,北京某著名教授宣布,他们成功地从一枚特殊恐龙蛋中获得了恐龙基因DNA。这一惊人的发现立刻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在我国河南省南阳地区西峡县出土的众多恐龙蛋化石中,有一枚特殊的恐龙蛋,被郑州奇石收藏家李广岭先生于1993年收集到。同年9月,该蛋化石意外落地摔成4瓣。李广岭发现腔内有絮状物,用手触摸,柔软疏松、略微潮湿、富有弹性,有点像点钞票用的湿海绵。此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一些科学工作者的注意。经过一系列研究工作后,他们宣称从中获取了恐龙的基因片断。

    然而不少科学家对这一发现持怀疑态度,并引发了一场争论。南京大学张忠英教授首先指出,该蛋化石具有先天性缺陷,它在落地摔破后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一直暴露在空气中,其间还曾在一些地方公开展出,不知有多少人直接用手触摸过蛋腔内的絮状物。张教授认为,该蛋化石腔内的絮状物已受到外源生命物质的污染,不适合用作古老DNA研究的材料。因而,对检测出的DNA的解释应采取谨慎态度。

    如今,“恐龙DNA”事件在科学界已经如过眼云烟。但是,获取恐龙DNA,甚至在此基础上重新克隆复活恐龙,仍然是很多人喜欢谈论的一个话题。

    大千世界

    恐龙公墓


    在世界一些地方都发现了恐龙的公墓,即大量恐龙遗骸集中埋在一处。墓中的恐龙一般仅一种,有时则有多种。恐龙公墓往往是恐龙生前突然遭遇某些自然灾难而被迅速埋葬形成的。因尸骨埋得快,所以墓中常保存有非常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化石骨架。

    比利时伯尼萨特禽龙墓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1877年至1878年间,伯尼萨特煤矿矿工在地层深处挖掘坑道时,发现了一些巨大的动物的骨骼化石。经比利时皇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鉴定,属植食恐龙——禽龙的化石。令人惊奇的是,禽龙的数量竟有39只。

    后经科学家研究推测,禽龙墓是这样形成的:1亿4千万年前,伯尼萨特曾经有一个又深又陡的峡谷。生活在附近的禽龙,有时会被突发的山洪冲下深谷摔死并被沉积物掩盖,然后变成化石。这些禽龙不是在同一时间跌进峡谷的,所以它们死亡的时间不同。这个公墓是经过较长的时间逐渐形成的。

    数字说话

    恐龙之最


    最早的恐龙——可能是黑端龙和叶字龙。这些肉食恐龙在三叠纪晚期开始生活在南美。它们是由2.25亿年前一种像鳄鱼的槽齿动物进化出来的。

    最晚的恐龙——大约6500万年前,在白垩纪最末尾时,恐龙灭绝了。大约在这之前几百万年内,恐龙的数量渐渐变少,但几乎突然间,恐龙和很多其他动物都死光了。最后的恐龙种类中,素食的恐龙有三角龙、肿头龙等,而肉食恐龙则有霸王龙和锯齿龙等。

    最高最重的恐龙——极龙,抬起头高达17米,重达100吨。

    最长的恐龙——震龙,应超过40米。

    牙齿最大的恐龙——霸王龙,能切割肉的牙齿超过15厘米。

    最小的恐龙——细颚龙,只有1米长,2.5千克。

    最聪明的恐龙——锯齿龙,是小型肉食恐龙。

    跑得最快的恐龙——侏罗纪早期生活于亚利桑那州的一种细小恐龙,它的时速估计可达6500米。

    寿命最长的恐龙——也许是长颈素食恐龙,寿命约在100岁至200岁或更长。

    脑最小的恐龙——剑龙,脑重70克,是体重的1/250000(人类为1/50)。

    (本文部分资料来自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普博览》网站,特此致谢。)(原标题:许氏禄丰龙:中国人自己发掘研究的第一条恐龙)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北京日报(2012-11-14)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