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改革理解为市场化是误解
2012/11/12 11:22:08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11日下午,十八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办中外记者招待会,邀请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军等介绍文化体制改革情况。
没想到改革的
推进力度那么大
孙志军说,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是我国体制改革工作中的一大亮点。不少同志讲,没有想到这项改革推进的力度这么大、变化这么大,而社会波动却这么小。文化体制改革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一是明确了新的文化建设理念,主要是区分两大类型,就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文化事业政府主导,文化产业市场主导。
二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主要是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已经有6900多家事业单位核销,已经有近30万人的事业身份注销。
文化产业、文化事业
两手抓、两手强
在答问中谈到文化产业的发展时,他表示,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简单理解为产业化和市场化,是一种误解。我们强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发展文化产业,也要坚持内容为王,坚持正确的导向,承担社会责任,坚守道德底线,维护社会的团结和谐,进而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不存在
“国产电影保护月”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11日对记者表示,关于电影保护月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误读。在中国,不存在“国产电影保护月”的问题。
田进说,影片上映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不会强行安排电影的档期。大家知道一个时间段之内,国产影片可能会多一点,一个时间段之内,进口的影片可能会多一点,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就像贺岁片档期,国外影片要主动避开,这也是他们追求市场利益的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商业的考虑。
大家都知道,每年有几百部电影要上电影院去放映,几部影片同时在一个时间段内上映,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一部好的影片的档期,可能会两个礼拜、三个礼拜。特别受欢迎的电影,可能会放映两个月,甚至到三个月。
出现“申遗热”
不是坏事
在回答记者关于各地出现“申遗热”的问题时,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赵少华说,实践证明,世界遗产的申报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契机,对于遗产保护水平的提升作用十分显著。出现“申遗热”不是坏事,只是怎么来做。未来我们要继续健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法规、保障机制、专家咨询机制、预警系统,规范展示和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利用质量和水平。总之,要下功夫传承好、保护好世界遗产,利用世界遗产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造福于人民。
农家书屋
影响不可估量
在答问中谈到文化惠民的有关情况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副署长蒋建国说,我国已经在全国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建立了60多万个农家书屋,通过农家书屋建设的带动,又推动了学校书屋、工矿书屋、社区书屋、连队书屋等各类书屋的建设,现在全国建成的各类书屋已经达到100多万家。一个书屋里面的书不是很多,但这些书刊里面某一本、某一篇、某一段、某一幅图画或书中介绍的一段历史、一位人物、一个常识、一项技术,都可能改变一个农民、一个市民的生产生活,也可能影响一个青年、一个孩子的一生。书屋的投资有限,但其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原标题:文化改革理解为市场化是误解)
据新华社、十八大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