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与颐和园,均为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华文化代表性景观。竟有人在这样的地方刻字、偷盗,令广大网友颇为愤慨,甚至有不少人发出“剁手”之声。曾经历过“十重门”的故宫,迅速给出反应,表示字迹已清除,并未损伤缸体本身,同时将加强管理。颐和园望柱头事件透露出的信息,则较为复杂。园方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月中巡检时已发现望柱头缺损,正着手修缮。此构件的建造时间尚需判定。相关疑问随之而来,一个多月前就已发现,这期间的调查过程是怎样的?望柱仍空空无头,修复难度有多大?是否曾有类似现象发生过?如何杜绝此类事件再发生?凡此种种,都有待警方进一步调查和园方的详细解释。
不难发现,这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发生意外的均非屋宇中妥为保存的文物。表面上看,终日风吹雨淋的大缸、桥栏立柱,似乎不像展厅玻璃罩内的文物那般金贵。不过,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规定,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保证遗产的完整性。此前也曾有世遗景观因破坏周边环境而被摘牌。当然,仅仅一缸、一柱,不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然而毕竟身在世遗范围之内,无论如何还是应该得到妥善保护。文保界泰斗、曾主持起草《文物保护法》的谢辰生老人就直言,“颐和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内的任何一件文物无论是否经过修补,都是全国重点文物”。
对于园中文物,世遗管理方需要承担的责任自然首当其冲。但也应考虑到,对于故宫、颐和园等占地广阔的景观,如果每一处都派人严防死守,实施起来也不太现实。因此,在加强、细化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在相关的惩戒、宣传教育机制上做文章。除了呼吁广大游客更加文明,改变不良陋习,也要采取相应措施,令无视规则者切实感受到错误所在。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让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的增加,多年来被诟病的“到此一游”等不文明行为,无疑将更加凸显。作为参观者,时刻要谨记,爱护一缸一柱,一草一木,行过之处,风景如初。
与之相比,防范室外文物建筑、构件的偷盗、破坏行为,则更为紧迫。颐和园望柱头事件发出后,有网友感叹当下田野文物的偷盗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文明的可以说服教育,触犯法律的应依法处置,而不应息事宁人或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