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丰硕

2017/4/14 19:50:23 点击数: 【字体: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丰硕
故宫工作人员在检查清宫老照片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丰硕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丰硕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丰硕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丰硕
 

    本报记者  连晓芳

    2012年10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12年10月到2016年12月,对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全部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文物进行全面普查登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开展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对于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有着深远的意义。各家博物馆通过开展文物普查工作,摸清了家底,为下一步文物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深入认识普查成果

    提高藏品管理水平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呈现资源总量庞大、收藏体系多元、收藏主体集中、文物类型丰富、文物数量快速增长等特点。

    随着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结束,故宫博物院与之相配合的2014年至2016年藏品清理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院藏品总数由2010年底的1807558件上升至1862690件。其中3类藏品增速最猛,乾隆御稿与尺牍新增726件,甲骨类文物新增16511件,陶瓷类文物新增4425件、新增标本7808件。为了让观众充分了解故宫博物院藏品的新变化和研究新成果,故宫还专门策划了“大隐于朝——故宫博物院藏品三年清理核对成果展”。“这既是我们对公布藏品信息承诺的兑现,也是践行‘让文物活起来’的一次有益尝试。”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表示。

    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表示,通过艰苦努力,国家博物馆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预期成果。藏品总量核定为1397247件,上报普查办公室藏品数1307581件,在建馆历史上第一次摸清了家底,初步建成完整统一的藏品管理系统,藏品管理水平有了历史性的提高。下一步,国家博物馆将重点抓好文物保管和保护整体规划的制定,进一步加强藏品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普查成果成为博物馆业务和学术活动的有力支撑。

    完善制度

    推进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不定期开展藏品清理是博物馆一项基础性、专业性、常态化工作。

    国家博物馆藏品数量大,来源和构成复杂,开展文物普查、摸清馆藏家底的任务非常艰巨。吕章申说:“我们把这次文物普查工作作为建馆以来最重要的大事进行部署,统筹协调、科学推进,最终取得显著成效。在深入调查、反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藏品保管工作实际,制定并实施了文物普查工作方案,明确了普查的范围、内容、基本原则、工作要求,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同时,针对我馆面临的文物较多而普查工作人员不足问题,全馆动员,在保障博物馆正常开放运营的同时,从十几个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共同参与普查工作,前后投入人力264人,为按时间、高质量完成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立健全文物普查工作制度,明确流程规范,是做好普查工作的重要保障。对此,国家博物馆从工作需要入手,对普查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修订完善国家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出入库登记制度、文物提取管理办法,重新规范文物出入库点交、藏品包装运输、藏品安全操作等流程。该馆文物藏品分布在103个库房,近20个工作小组在不同的库房同时开展普查工作。各文物藏品部门也分别制定了普查工作制度和详细的工作流程,建立了普查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由有关负责人主持召开,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针对一些紧急问题,多次召开普查现场办公会,及时予以解决。这些制度和办法保证了各普查小组按照统一的流程和规范,有序推进普查工作,极大提高了普查效率。

    深化藏品清理

    科学研究普查成果

    此次藏品清理是故宫博物院第五次藏品清理的深化和延续,在文物登记、基本信息采集和资料留存等方面均高于第五次清理时“账、卡、物”核对的标准。如清宫老照片项目需采集20个信息项,甲骨项目进行了临摹和拓片的工作,尽可能多地留存相关研究资料。同时,藏品清理和研究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例如结合甲骨整理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联合多方专家力量,进行文字释读和缀合工作,编撰《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谢伯殳卷》等,并计划建立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检索系统,以便将学术成果提供给专家学者和普通大众使用。

    故宫收藏甲骨总数初步统计有22463件,占世界现存殷墟甲骨总数的18%,是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单位。然而,绝大部分甲骨未进行科学整理与保护,更未对内容开展研究和探讨。2014年启动的“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项目,目前已对7638件甲骨进行拍照,为6300件甲骨做了拓片,完成2700件甲骨的临摹。

    清代皇帝乾隆留下诗作4.3万余首。以往,这些诗作分散在故宫书画部和图书馆库房里。此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故宫工作人员逐页清点,累计使用了6000个编号。这些册页基本包含了乾隆一生的诗文作品、御笔稿(朱笔)、大臣誊写稿(墨笔),其形制多剪裁成统一规格的长条形,少量有异常书纸。整理后可以清晰地看到乾隆一生对作诗的钟情与热爱,即使在发生灾害时,这位皇帝也要赋诗一首,阐述应对办法,并祈求四海升平。

    图一:经湖北省文物管理部门鉴定,美国人开尔斯于1929年设计的武汉大学建校图纸被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一系列图纸涉及武大法学院、老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宋卿体育馆等,共177张。目前,武大建校图纸被保存于武汉大学档案馆,确保环境恒温恒湿。由于图纸尺寸大,目前做成电子版尚有困难。

    图三:清沃日安抚司铜印,发现于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境内。1658年,沃日家族归服清王朝,乾隆皇帝因其在“一征金川”之役中出力,给清军供粮助战等原由,晋封其首领为“安抚司”职衔。阿坝州文管所所长陈学志表示,这枚铜印虽然归非文物单位所有,但铜印保存完好。印面有蒙、汉文刻“沃日安抚司印”,背面则有蒙、汉文刻“沃日安抚司印礼部造”等字样。这枚印章为研究阿坝地区土司制度等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图四: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当地文博专家在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青龙寺发现佛教大藏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藏经《永乐南藏》,目前在中国内地图书馆和佛教寺院仅存约10部。 稷山青龙寺始建于唐龙朔二年(662年),现存建筑为元、明遗物。《永乐南藏》是佛教大藏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藏经,内容较宋元藏经多近一倍,在佛教文献学和大藏经编纂研究方面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图二: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出土的一尊距今5300年的红山文化时期整身陶塑人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与内蒙古敖汉旗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在敖汉旗兴隆沟遗址考古调查时发现的。考古专家表示,这件整身、盘坐、口呼状的陶塑人像为研究红山文化及辽河文明的演进过程提供了珍贵材料。

    这尊人像系泥质红陶捏塑而成,出土于一座史前房址中,通高55厘米。其中,头长20.7厘米,身高33.08厘米,底部直径21厘米,全身由65块破损陶片拼制而成。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乡村小资源”该如何旅游化?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