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文化产业在“十三五”:到民族地区去

2017/2/15 14:40:30 点击数: 【字体:

    如果问“我国文化产业在‘十三五’期间的新机遇在哪里”,答案或许是:到民族地区去。

    随着“十三五”规划在2016年上半年正式发布,为贯彻落实这一规划,一系列按照国民经济不同行业或者社会发展不同领域制定的具体规划相继出台,形成一个“规划体系”。

    在这个“规划体系”中,1月24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些不同:作为“十三五”时期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规划》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内容,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文化建设被高频次提及,堪称《规划》的亮点和关键词。

    文化建设在《规划》中占据突出位置,从根本上看是因为在当前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与民族地区的全面协调发展存在着巨大的“交集”,这使得推动民族文化传承和繁荣发展不仅成为《规划》的目标之一,更是实现民族地区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全局性目标所要倚重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和繁荣,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则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整体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块,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深具潜力和活力的一个板块。

    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说《规划》开启了“十三五”时期文化建设与民族地区发展的双向良性互动之路。

    文化建设与民族地区发展

    高度相关

    就《规划》文本来看,提及文化部的工作职责共有近40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是《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在具体内容中,文化建设则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出现。

    《规划》将“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作为主要目标,是源于文化建设是民族地区全面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此,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赵红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首先体现了《规划》制定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民族地区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认识,一是通过民族地区独特文化的传承发展,促进人类文明多样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二是可以通过加快文化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进一步保障文化民生,促进国家认同;三是可以通过文化产业的持续壮大,促使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是通过广泛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活动,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与此同时,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这首先得益于民族地区所具有的资源禀赋条件。我国民族地区幅员辽阔,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这一判断不仅是一种感性印象,事实上也有数据支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密度”即可看出——

    根据国家民委网站的数据,自2004年以来,我国共有39项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少数民族占据14项,比例达到1/3强,而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5%;不仅世界级非遗如此,在国家级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中,少数民族地区项目和传承人所占的比例也都远远超过其人口比例,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富集程度可见一斑。

    此外,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所表现出的潜力也充分证明其作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重要路径的可行性。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近年来我国中西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速均快于东部地区,而中西部与民族地区多有重叠。多次往返于民族地区进行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调研的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原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蓝皮书》主编张晓明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完成,民族地区条件改善很快,文化旅游等以融合为特点的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很快,对文化产业乃至当地经济发展都体现出了较强的带动和提升作用。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祁述裕也对记者表示,我国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广泛存在于民族地区,这些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与之相关的特色文化产业中表现出了进入门槛低、就业带动能力强、差异特色化竞争优势明显等特点,在有些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已成为地方经济主要支撑。

    提升发展能力是关键

    纵观《规划》内容,在脱贫攻坚、保障民生、开放合作、特色村镇建设等多个章节中,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都被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对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来说,要完成《规划》赋予的任务也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力。

    虽然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富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基础,但也要看到,由于基础设施等不断完善所激发出来的新增文化消费需求,与民族地区当前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之间还有很大的落差。对此,张晓明对记者表示,这说明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能力需要迅速提升,《规划》就是从顶层设计的层面对这种发展需求的回应和安排,要补齐这个短板。祁述裕也认为,当前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仍然存在创意水平低、生产组织方式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小散弱等问题。

    对于如何较快地提升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力,更好地发挥其融合能力的问题,祁述裕认为,应当找准着力点,有针对性地补齐短板,培育形成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具体来说,要重点培育特色文化企业发展能力,引导形成业态联动的发展态势,将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与旅游、城镇化建设等结合,形成多业态互动发展态势;加强文化品牌培育,培育高效的生产组织形式,形成“农户+基地+协会+企业”的传承发展路径。

    张晓明认为,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多年增长,目前东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已经具备向中西部特别是民族地区转移文化、创意、设计能力的条件。同时,东部地区也需要将自身的产能与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相结合,通过区域间的联合互动形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走向国际前列的进程。

    此外,抓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工程也是提升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能力的一个现实路径。事实上,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早已进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视野:2014年3月,文化部、财政部制定并发布了《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同年8月,文化部、财政部又印发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专门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诸多支持举措。

    对此,祁述裕认为,加强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结合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等重大文化产业工程,加强沿线地区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特色文化产业乡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群建设,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是补齐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短板的有效方法。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