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敦煌汉简:汉代丝绸之路畅通的历史见证

2017/2/15 10:52:41 点击数: 【字体:

敦煌汉简:汉代丝绸之路畅通的历史见证

康居王使者册生动地反映了中亚使者到汉地贡献的真实状况。图片来源:甘肃省博物馆

  【项目成果】  

  2000年前汉代丝绸之路开创时期,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在中西文明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敦煌汉塞及邮驿遗址先后出土的大量汉代简牍,记录了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传播交流的生动历史进程。

  1907年和1914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来到敦煌汉塞,将盗掘的汉简3000余枚与莫高窟敦煌经卷一同劫掠而西,保存在今大英图书馆。罗振玉、王国维闻之扼腕叹息,奋笔数月著成《流沙坠简》,唤醒了国人对汉代简牍的珍视。1944年,向达、阎文儒在玉门关遗址发现汉简48枚,现藏于台湾中研院史语所。新中国成立后,敦煌地区屡出汉简。1979年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汉简1217枚,内容丰富。1990年至1992年,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汉简20000余枚,是目前国内外单一地点出土汉简数量最多的一次,悬泉置遗址因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历年文物调查工作中,敦煌汉塞陆续发现汉简数百枚,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从两汉史籍和汉简文献来看,敦煌在汉代丝绸之路开拓阶段具有重要地位。由于张骞凿空西域,汉代对西方神奇的土地充满了解的渴望。出于抵御匈奴入侵的需要,汉朝实施了联通西域的重大策略。霍去病出师河西,汉开河西四郡,在敦煌设立阳关、玉门关作为出入西域的枢纽,中西文明交流的进程在敦煌留下了清晰的印迹。

  汉与西域的畅通交流,是外交与军事协同作用的结果。汉武帝派遣张骞通西域后,以西域绝远,非人所乐往,于是“募吏民毋问所从来,为具备人众遣之”。汉朝使者经敦煌到达西域,由于路途遥远,食粮不继,往往受到西域诸国欺凌。太初二年,汉武帝派遣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初次出征,由于粮草准备不足,大军到郁成而中道返回。汉武帝闻之大怒,派出使者遮玉门关,下诏说“军有敢入者辄斩之”,李广利只好驻师敦煌。次年,汉又征发六万多人,广备粮草,李广利复出敦煌一路向西,最终取得了征伐大宛的胜利,得天马而归。这一事件,充分反映出敦煌在西域开拓史上的重要地位。此后,无论是长罗侯联通乌孙、都护郑吉屯田西域,还是匈奴日逐王归汉、西域诸国入朝中原,敦煌出土汉简文书都有反映。东汉时西域三通三绝,敦煌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西域副校尉一度设在敦煌,敦煌太守兼领西域——敦煌是汉代联通西域的咽喉要地。

  张骞开拓的丝绸之路,经过武、昭、宣以来数世经营,到西汉中后期,已经形成了使者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掀起了中西文明交流的第一个高潮。从华夏文明向西传播的进程来看,随着中原使者商贾经敦煌到达西域,中原文化开始了面向西方的传播。首先,汉朝为了解决使者食粮供应问题,先后在西域的轮台、渠犁、车师、伊循、赤谷城开设屯田。随着屯田规模的扩大,汉代农业技术在西域得到了广泛传播。特别是水利灌溉技术的实施,有效促进了西域的农田开发。其次,随着中原使者、商贾出使西域,中原的手工业技术如冶炼、髹漆等技艺也传到西域诸国,促进了西域社会文化的进步。再次,中原的传统文化与礼仪制度也向西传播,西域一些国家如龟兹向往中原文明,将中原礼仪制度实施于本国。不少国家派遣侍子、贵人到中原学习文教礼仪。汉朝在西域诸国设官分职,也是华夏文明向西传播的标志。

  从西方文明向东传播的状态来看,敦煌所处的地位更加重要。由于敦煌是西域进入汉朝的第一个郡治,因此也是汉王朝接受西方文化的要冲之地。从敦煌悬泉汉简的记载来看,西域重要国家如西域北道的车师、孤胡、山国、危须、焉耆、乌垒、渠犁、龟兹、姑墨、温宿、乌孙、大宛,西域南道诸国如楼兰(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扜弥、渠勒、于阗、皮山、莎车、蒲梨、疏勒,都有与汉朝往来的记载。而不属西域都护的国家如中亚的康居、大月氏,西亚的乌弋山离,南亚的罽宾,以及史籍未载的祭越、折垣等国,也屡次派遣使者到中原出使贡献。敦煌设有传置机构,为西域来汉的国王、贵人、使者提供饮食传车住宿,悬泉置出土的汉简对此有忠实记录。如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经李广利征伐之后,与汉朝保持着密切往来。悬泉汉简记载元康年间朝廷发出传书,派遣使者经敦煌去迎取天马。汉成帝时,大宛使者又经敦煌到中原贡献。位于今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康居,是张骞出使西域官方接待的第一个国家,虽不属都护管辖,但一直与汉朝保持着密切往来。宣、元时期,康居都曾遣使贡献。汉成帝时,又遣子入侍,显示出与汉朝的重要关系。居于今阿姆河上游的大月氏,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国。虽然大月氏已据有大夏地而不愿东归,但是悬泉汉简却记载了大月氏使者多次到达中原的情况。特别是简文记载的大月氏双靡翖侯、休密翖侯派遣使者到达汉地,更是反映了大月氏占有大夏地后松散的统治。五翖侯可以自主和汉朝交往,是大夏王朝政治形态的重要反映。处于西亚的乌弋山离,悬泉汉简记载了敦煌传置为其使者提供传车的情况。处于今克什米尔地区的罽宾,悬泉汉简记载了传置机构出钱沽酒接待其使者的情况。综上,中亚、西亚、南亚国家都有与汉朝交往的记载。从简牍文书来看,这种中西之间的使团交往颇为频繁,规模不一,大的使团有数百人,一般的也有数十人,是汉代中西文明交流的主要形式。

  伴随着中西使者团体的往来,贡赐及商业贸易也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西域商贾常常以进贡为名获取汉朝的赏赐,所谓“欲通货市买,以献为名”。悬泉汉简记载了当时贡赐贸易的发达。如有七枚汉简组成的康居王使者册,记载了元帝永光五年康居王使者到酒泉贡献骆驼,使者自言他们数次奉献,进入敦煌后都会受到当地郡县的饮食接待,地方官吏与使者共同登记所献骆驼的肥瘦价值。但是这一次却待遇不公,不但得不到饮食,地方官员独自评价贡物,将他们进献的白骆驼说成了黄骆驼,肥骆驼说成了瘦骆驼,为此而上书朝廷。朝廷下文到敦煌郡县置,要求查清当地接待康居使者的情况。这件文书生动地反映了中亚使者到汉地贡献的真实状况。使者争辩的骆驼黄白肥瘦,正是当时商贡贸易的典型体现。悬泉汉简记载西方使者贡献的物品有骆驼、狮子、良马等物,是丝路贸易的重要内容。

  敦煌汉简记载的汉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文明交流的盛况,与敦煌所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史书言西域地区“东则接汉,扼以玉门、阳关”,敦煌两关正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中原使者在此休整准备而踏上西行征途,西域贵人使团到此而得到食宿接待。汉代的敦煌,已经成为丝绸之路上的“华戎所交一都会”。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