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9月20日在甘肃敦煌举行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介绍,在此前“陆上丝绸之路”申遗成功的基础上,中国正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
丝绸之路给中国和其他沿线国家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目前中国在本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体系、管理体制、规划编制、维修保护和展示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以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为例,通过国家投入、政府支持以及几代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莫高窟的保护已逐步从抢救性保护过渡到预防性保护,敦煌研究院也成为“敦煌学”研究的国际化平台。
据介绍,在做好本国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近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人文交流力度不断加大。在中国多年引领和推动下,包含中、哈、吉三国33处遗迹的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在2014年取得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联合申报的形式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丝绸之路项目,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丝绸之路54个廊道中第一个成功申遗的项目。
刘玉珠说,下一步中国将加大多边合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框架内与沿线国家共同开展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联合研究、申报和管理。除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继续开展跨国合作,将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管理监测落到实处之外,还将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导的陆上丝绸之路后续申遗项目的跨国研究。
刘玉珠透露,中国正在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并在申遗途径和模式方面根据遗产的特点进行创新。“海上丝绸之路不同于陆上丝绸之路,呈现明显的片状分布的特点。因此在申报策略上,我们认为各国单独申报与联合申报相结合应该是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