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改地名要多算“文化账”

2016/8/10 9:38:56 点击数: 【字体:


    最近陕西省勉县因为改地名吸引了不少关注,在征集新地名的通告中,当地暂时拟定的地名为“定军山市”。有人就提议,要算一下改地名的成本账。(见8月3日《人民日报》)

    “勉县”改名“定军山市”,只是当下一些地方热衷于改地名的一个缩影。此前,不少地方改地名都伴随着舆论的轩然大波。每一次地名更迭中,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就改地名的初衷来看,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想借新地名的魅力进一步走向兴旺发达的。

    但是,改地名并不是地图上换个名称、政府门前挂块新牌这样的小事。地名一变,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不仅单位印章、公司牌匾、地图都得跟着换,就连一些公函拟稿纸之类的东西都得跟着改换“门庭”。毋庸置疑,改地名的背后有一笔“经济账”必须算。此次勉县更名中,一位当地公务员就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当地市场价,制作一副钢印需要1000元,一个牌匾500元,普通塑料材质印章则要80元。全县保守估计,光是政府部门换章就得40万元,再加上牌匾等,经济开销可见一斑。

    关键是,地方改名后能不能带来高收益、高回报,我们不得而知。有的地方改名十多年,当地百姓还是叫不习惯,经济社会形势也没有彻底“改头换面”。也就是说,改名只是促成地方面貌改观的一个诱因,能不能改出效益、改出名堂,关键还要看“疗效”。

    事实上,地名是一个地方最显著的文化符号,蕴含着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深层含义,脱离了历史文化的地名必然没有生气和活力,更不能融入人们的思想、带给人们长久的记忆。所以,在改地名上,尤其要多算算“文化账”,要多看看地名能不能将历史文化的脉络贯通起来,能不能让人们忆得起故乡、留得住乡愁。如果所改的地名没有多少文化底蕴,又遭到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这样的改名还是不改为好。

    笔者认为,要不要改地名、改成什么样的地名,不能只是政府说了算,关键还要让群众说话、让历史说话。让群众说话,就要深入群众搞调研、多听取群众意见,多看看群众反响。让历史说话,就要多研究考查当地的历史文化风貌,将最闪光的历史文化精髓给挖掘出来,融入新的地名当中。这样一来,也就算好了“文化账”。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