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菏泽地方戏应邀赴香港展演,收获一致好评。香江观众在惊叹于菏泽地方戏独特艺术魅力的同时,更多是抒发“相见恨晚”的感慨。这样的结果,让菏泽演职员长舒一口气,但同时也应引起我们反思:喊了多年的地方戏振兴,难道只能在本地进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受制于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曾长期占据城乡舞台的地方戏,如今的发展形势岌岌可危。单就山东而言,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地方剧种约40个,但目前已消亡近一半。近年来,基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等考虑,国家相关部门从政策、资金、体制等多方面着手,启动对地方戏的挖掘、整理、保护。可据笔者观察,部分地区在传承发展地方戏的过程中,视野较为局限,存在“地方戏只存在本地,出去就没市场”的认识误区。思维上的闭门造车、坐井观天,直接导致蕴含本地文化特色的地方戏,缺乏在更大舞台亮相的途径。
菏泽地方戏在香港的成功演出充分说明,地方戏的传承与发展,绝不应局限于本地的小圈子中,而应有放眼世界的情怀。具体而言,笔者认为应做到“引进来”“走出去”两条路相结合。
所谓“引进来”,是就传承发展的模式而言,要多联合外部科研力量,学习其他剧种的保护经验。以此次赴港演出的大弦子戏为例。作为名副其实的菏泽剧种,大弦子戏在2014年之前的数十年间处于沉寂和濒危状态。2014年,大弦子戏的有关情况被山东省艺术研究院获知,该院主动抛出橄榄枝,提出与菏泽文化部门合作,振兴这一古老剧种。由此,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出专家、菏泽出资源的“三位一体”保护模式迅速推进,并最终让大弦子戏成功立上舞台,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对于很多地方的濒危剧种保护而言,上述双方的合作方式具有借鉴意义。尤其是对剧种“持有者”的地方而言,由于各种原因本身缺乏专业文艺科研团队和像样的演出团体,倘若没有“引进来”的思维,单凭自己钻研显然是“任重道远”。
“走出去”即推动地方戏走向更广舞台。在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背景下,作为地方历史文化“活化石”的地方戏,比单薄的宣传册更能让外界了解本地的文化底蕴。2015年7月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指出,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扩大戏曲社会影响力。菏泽地方戏在香港展演期间,观众经常会议论,“这个剧目粗犷豪迈,跟粤剧不同”,这就是地方戏的魅力:观众通过观赏戏剧,了解一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从这一层面而言,地方戏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招牌”。能不能擦亮这块招牌,需要当地文化工作者好好动脑筋。同时,“走出去”也是培养、扩大地方戏观众群的现实需要。我国地方剧种丰富多彩,山东人未必不喜欢粤剧,广东人也未必不喜欢吕剧。加强交流演出的活动,让本地的地方剧种多见识些“大场面”,与其他艺术种类取长补短,也是传承发展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