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修兵)受6月下旬以来的强降雨影响,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较为严重的洪涝、风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各地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福建受灾较为严重。记者7月21日获悉,国家文物局对文物安全状况高度重视,紧急下拨抢救保护专项资金395万元,各地文物部门也紧急启动抢救保护模式。
据初步统计,截止到7月18日,六省共上报受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4处、省保集中连片传统村落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一般不可移动文物120处,另有部分文物库房、博物馆等受损。在受灾的国保单位中,安徽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叶挺桥东面桥基础被洪水冲毁,西面桥基础严重开裂,另有桥面倾斜、栏杆开裂,挡土墙局部被水冲垮等灾情;宿松县白崖寨多处辅道坍塌,出现100余处塌方,城墙不同程度倒塌,上山台阶不同程度被冲毁;湖北鄂州观音阁整体建筑被淹达2/3,阁内江水曾达3米,古建筑受长时间江水浸泡影响存在局部坍塌的危险;湖南里耶古城遗址及麦茶战国墓群的安防、保护棚、景观游道等保护设施受损较为严重。
灾情发生后,文物部门紧急开展抢救保护工作。7月7日,国家文物局发出《关于做好汛期文物抢救保护工作的紧急通知》。六省文物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开展自救。安徽省文物局自进入汛期即开展灾情统计工作,指导各地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加强巡查,采取紧急措施加固支撑受损古建筑,利用防汛水泵排水,加固防洪护坡,补充防汛沙袋、水泵、电缆等,灾情严重的文物景区停止对外开放;湖北省文化厅党组成员分别带队赴红安、麻城等10个受灾严重地区指导救灾和重建工作,捐助救灾资金300万元,从7月初开始组织专家技术组分赴重点灾区,现场查看指导文物抢险修复工作。湖南、江苏、江西等地文物部门正在根据不同情况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抢险救灾。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了提高文物抢救工作效率,对于因洪灾造成险情的国保单位,将简化审批程序,直接组织编制抢救保护工程方案;采取由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直接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论证,批复后报国家文物局备案。涉及世界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工程项目,可直接编制方案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