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手工业考古·重庆论坛——中国西南地区冶金与盐业考古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市举办。该研讨会由重庆市文物局主办,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在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10余家单位的22名代表围绕“手工业考古理论与方法体系”“冶金与盐业考古的发现与研究”“冶金与制盐手工业技术研究”做了学术报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李映福梳理了西南地区古代冶金遗存的分布与内涵,指出西南地区近年来发现的铜、铁冶炼遗存显示出西南地区冶金技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中原式与非中原式共存的现象值得学术界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白云翔系统总结了我国冶金手工业考古研究的3个转变:从文献史学研究向以考古学研究为基础的综合性研究的转变,从金属器研究、冶金技术史研究向冶金手工业研究的转变,从冶金产业研究向冶金手工业及其与古代文明、社会变迁之互动关系研究的转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建立指出了目前冶金考古存在采样、检测与分析的标准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整合等问题,提出冶金考古研究需要全面总结多年来冶金考古的发现和成果,加强相关地区的工作以填补区域性空白,同时开展深入的理论建设,为探索中华文明的形成贡献更多的成果。
与会专家认为,该研讨会系统总结了手工业考古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也为该领域的考古专家、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提供了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将推动手工业考古在学科体系、发展平台、研究视野等方面更深层次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