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怀敬畏之心 行守护之责

2016/5/11 17:44:50 点击数: 【字体: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总书记的教诲深深激励着我们,也为我们在“十三五”期间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我认为,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去保护好文物,善用敬畏之行去利用好文物,秉承守土尽责去传承好文物。
 
  怀着敬畏之心保护好文物。文物资源是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是可以让我们“思既往而追来者”,是历史的传承和延续,是过去和今人思想交流的媒介,是人类不可再生的财富。一处文物资源被毁掉了,它也就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了,对一个民族来说,这无异于是“文化的自杀”。敬畏,是对文物保护工作作出的最精准定位,也是对多年来文物保护工作中出现各种不良现象背后根源的最准确判断。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3 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时指出,保护文物实际上也是在滋润道德的力量,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各地文物被毁、遗迹被拆的事件屡见不鲜,不少文化遗产在经济发展中悲壮“倒下”。面对着支离破碎的文物和历史遗迹,我们往往只能扼腕叹息。而深究这些现象发生的内在原因,没有敬畏之心正是其根源。心存敬畏,那些把握古文化、古建筑、文物等生杀大权的拆迁、规划、建设官员们才会在决策时将保护与呵护放在第一位,也才会懂得在历史面前应有尊重与谦卑之心。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除了对文化遗产的“建设性破坏”,非法盗取、倒卖文物,致使很多文物流失海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近些年来,在一批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我们成功迎回了不少散失海外的国宝,但与数量庞大的流失文物相比,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而那些致使祖国文物散落在外的不法分子,也正是内心缺少了那份弥足珍贵的敬畏之心。心存敬畏,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知晓文物是民族文化肌体的一部分,不容侵犯、亵渎;心存敬畏,就是懂得文物是一本历史教科书,让我们获得真理和经验。“但存前朝一片瓦,留与子孙细把玩。”心存敬畏,让我们做一个真正热爱中国、重视文化、尊重历史、对得起未来的炎黄子孙。
 
  善用敬畏之行合理利用好文物。习近平强调,要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文物保护法》确定的文物工作方针既有保护为主,同样也提到了合理利用。保护与利用,原本就是文物工作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我们强调把保护放在首位,是因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保护传承好文物,就是尊重历史和人类。然而保护为主并非不利用,而是不破坏。利用的关键在于“合理”。不能因利用而损坏文物,不能进行超出文物负荷的掠夺式利用,并且同样要突破单纯经济目的的利用,而是充分发挥其展示历史、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功能。此外,利用也要有利于保护,比如从利用收入中提取文物保护资金,让文物得到更有效保护,二者和谐共赢。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再利用等工作,需要我们完善相关保护法规、部门协调和资金保障,提倡科学保护,尊重保护原则和采取适当修缮技术,鼓励社会资本和公众参与遗产保护。资料显示,近年来,从第一次开展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到中央财政连年增加文物保护资金,从加紧重要文物抢救到加大查处破坏文物的执法力度,一批珍贵文物正逐步“活起来”,并走近百姓、走向世界。
 
  秉承守土尽责传承好文物。文物的价值,并非仅仅因为承载着时光的积淀,其特殊的经历或者背后隐藏的丰富故事,能让人倾听到历史前进的脚步声,更能让人感悟到文化的价值和文脉的传承。继2005 年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后,2016 年3 月4 日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物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夯实,资源状况基本摸清,保护经费和保护力量持续增长,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博物馆建设步伐加快,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高,文物利用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文物拍卖市场管理逐步规范,文物对外交流合作日益扩大,文物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
 
  当然,在看到我国文物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的矛盾日益显现,文物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困难:全社会保护文物的法治观念有待提升,文物保护的配套法规体系尚需完善;一些地方履行文物保护的责任不到位,法人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遭到破坏,一些革命文物的保护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加快;文物建筑火灾事故多发,盗窃盗掘等文物犯罪屡禁不止;文物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时有发生;文物拓展利用不够,文物保护管理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因此,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新的光彩,为繁荣文化事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贡献。
 
  世界上拥有5000 年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屈指可数。承载民族记忆的历史文物,是炎黄子孙的“乡愁”。不忘初心才能开辟未来,敬畏历史才能创造历史。只有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爱护之责,不断更新发展理念,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才能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焕发新颜,让民族精神的光芒穿越历史、照进现实、点亮未来!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物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