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传统工艺不能依赖于“传统”——甘肃漆艺发展的思考

2016/1/11 10:49:50 点击数: 【字体:

    漆是我国众多文化元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水墨、陶瓷一起并称为中国传统艺术媒材,更是标识东方特色的艺术形式。漆艺最早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7000余年的历史。而今,历久漫长的发展使得漆艺的人文内涵与工艺技术不断地提升,在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探索、实践、创新下,漆艺种类层出不穷,品质日益提升。它的存在不仅仅是完美的视觉形式表达,更是一种民族文化与精神的符号象征,是几千年来民族生命活动、精神沉积的物化形式。

    甘肃作为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甘肃的漆艺从何时起源尚没有确切的定论,但从许多考古资料上来看,漆艺在甘肃的发展历史已相当久远。灵台县白草坡西周墓葬中发现大量残破漆皮之后,天水马跑泉古墓中发现了西汉时期的漆器残件;武威磨嘴子和旱滩坡分别出土了东汉时期夔凤纹漆钵;漳县城关镇出土了元大德年间(1297—1308年)的双龙红漆桌、套盒;天水市西郊王家磨清乾隆年间墓葬中,棺椁里外三层均涂饰红里黑外的大漆,内棺中有彩绘纹样。大量出土的漆艺文物表明,早在秦汉以前甘肃就已开始出产漆器,且在实践中技艺已有一定的发展并趋于成熟。

    天水地处我国漆树大量生长的最北端。在甘肃有关地方志中,也提到陇山一带盛产优质生漆。由于地处南北方分水岭秦岭山脉,所以天水产的生漆既具有南方漆的耐潮湿、耐酸碱、耐高温等特点,又具备北方漆的高漆酚、肌理细腻、光润如玉等特点。

    天水是甘肃漆艺的发祥地之一。天水漆艺是利用松木、桦木、椴木等优质木材制成器物后,用生漆厚厚地涂于器物表面,经过数次髹饰,制成漆胎,经打磨光滑后进行雕刻填彩,再选用各种装饰材料镶嵌在漆面之上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经历多个朝代的更替,明清以来,天水漆艺技术趋于成熟,制作漆艺的民间作坊非常兴盛,同时也迎来了天水漆艺的繁盛时期。民国初年,天水创办了陇南第一工艺厂,1953年成立了天水雕漆生产合作社,1958年该雕漆生产合作社改为地方国营天水雕漆工艺厂。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营雕漆厂倒闭,但一些零星小作坊及私营小厂相继诞生,继续传承和发展着天水漆艺事业。

    天水漆艺主要分布在天水市秦州区及城郊,所采用的雕刻填彩技法,在全国漆艺中独一无二,所以天水雕漆技艺在我国漆艺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传统手工技艺的典型代表,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2008年6月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传承壁垒

    天水漆艺的手工性、艺术性决定了它不能采用工业机械化方式生产,而只能通过手工劳动制出成品,同时也只能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近年来,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天水漆艺事业日渐萎缩,昔日的雕漆老厂相继破产、改制,传承人多有离世,手艺绝活多有流失。因此,传承和发展甘肃天水漆艺技术刻不容缓。

    甘肃地区属于全国经济落后省份,虽然传统工艺种类繁多,拥有洮砚、葫芦雕刻、皮影、漆艺等,但大多都受制于地方经济落后,百姓购买力不强,故而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其中以漆艺问题最多。大漆工艺品昂贵的材料、复杂的加工工艺以及漫长的工期导致了其高昂的价格。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都在父子、师徒之间,甚至一些特殊的加工工艺都有只传嫡亲的讲究。要熟练掌握漆艺这门技艺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实践,还需要忍受大漆过敏带来的疼痒,且在短时间内无法带来丰厚的回报,所以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大漆传统工艺。在高校艺术学院学习工艺美术的学生又因为课程设置较短,缺乏实践,要取得一定的成绩也需要漫长的时间,所以在漆艺人才梯队结构上有断层的现象。

    部分传统工艺太依赖于传统,缺乏对大环境的观察与审视。现代人的审美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需要也是多样的。传统工艺如果墨守成规,就会失去很多市场,而设计创作新的题材和形式,又需要深厚的设计功底和多次的比较修改,所以很多从业者不愿意尝试创新,这就进一步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现代漆艺

    关于漆艺的界定,我国漆艺界泰斗乔十光先生曾在《漆艺》一书中有如下论述:“漆艺它的含义很窄,限于漆。它的含义又很宽,‘漆器’‘漆画’和‘漆塑’……无论平面或立体造型,无论‘实用品’或‘欣赏品’,只要涉及漆都属于漆艺的范畴。”对于一个有着几千年漆艺传承和制作的地区来说,发展和前进的进程中也该包含着漆艺的各个门类,应该在漆艺的形式上进行全面发展。相对于漆画和漆器来说,漆塑的空间陈设是天水乃至整个甘肃省漆艺的短板。漆空间属于现代漆艺的一种观念艺术形式,它为我国漆艺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属于前卫艺术。甘肃地处我国内陆,大众审美相对较保守,所以对于前卫艺术形式尚处于尝试阶段。这就需要我们在漆艺的宣传、教育、交流等各方面打开思路,使得漆艺的艺术形式能够向多元化的方向全方位地发展。

    在学术交流方面,以江苏、湖北、福建为代表的几个传统工艺大省最为活跃。相较之下,甘肃在漆艺方面的国内及国际学术交流较少,活跃程度不够。甘肃漆艺要想迈向现代漆艺行列,突破发展瓶颈,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漆艺理论研究与批评体系,积极参与国内及国际学术交流,达到一定的学术高度,在更高的学术理论层面填补空缺。拓展眼界,开阔思路,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以及不同立场对漆艺进行创作理论研究,丰富甘肃漆艺创作的现代语言,从而使得漆艺发展能紧跟现代漆艺发展的步伐。

    教学转型

    目前国家对传统艺术的传承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尤其是加大了高等院校对传统工艺美术的教学比重,在课程设计方面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现代教学体系代替了以师徒相授、父子相承为主体的传统漆艺教学模式,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漆艺技术传承的深度和广度。其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体到漆艺教学中,将漆艺教学、研究及产品开发紧密结合,使得产学研通道更加顺畅。学校应积极地架构产业和知识产品相互交流的通道,帮助学生将创作转化成产品,还可以利用地方优势,与当地的民间漆艺工作室进行多方位合作,将课堂理论教学与漆艺手工实践有效结合,形成互补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当代漆艺培养新型人才,推动当地漆艺的发展。

    尽管现代社会日益更新的工业产品轻而易举地取代漆的使用价值,但它深邃的文化内涵却是永远无法取代的。在甘肃这片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土地上,漆文化已扎根良久。如今它的传承与发展势必让更多人认识到漆艺的价值,提高整个社会对漆艺的认同感,推动甘肃本土文化产业的发展,使当代漆艺更积极地走向大众,让漆文化深植于甘肃肥沃的社会文化土壤中。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