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诞辰2566年。和这位先贤孔子有渊源的宴席典型代表——衍圣公府菜(孔府菜),将向联合国正式启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申请程序。
第五届亚洲食学论坛日前在山东曲阜开幕。来自亚、欧、美三大洲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食学专家集聚孔子故里,共同探讨餐桌礼仪、餐饮文明、传统美食等食学话题,也展示“孔府菜”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中国孔府饮食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也在食学论坛上宣布,正式启动“孔府菜”向联合国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维护中华饮食文化传统。
山东曲阜城内的孔府,又称为衍圣公府,是我国现存唯一较为完整的明代公爵府,它是孔子后裔的府第。孔子嫡系孙有世袭的爵位,自北宋崇宁三年以后的封爵是“衍圣公”,其职责为管理孔子的祀事及孔氏的族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 是孔子的论述,历来作为饮食名言相传。孔府孔氏子孙在饮食方面较圣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经过千万厨役的劳动,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孔府烹饪。
“孔府菜”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宋仁宗宝元年间,用于接待贵宾、上任、生辰家日、婚丧喜寿时特备。菜品的研发主要依据孔府的珍贵资料,在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使之更加符合历朝历代孔府使用宴席的标准。清代乾隆年间发展至鼎盛阶段,其突出的历史文化特征是食礼规制与礼食风格,味兼南北、积淀丰厚、礼俗绵长。“孔府菜”是中国宴席的典型代表,制作繁琐,上菜礼仪的程序仅次于中国宫廷菜,在孔府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菜系饮食文化的典范性和濒危性,使它值得代表中国民族饮食申请世界非遗代表作名录。
据了解,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包括艺术价值评估、是否处于濒危状况、是否有完整保护计划等三个基本条件。目前,中国的昆曲、古琴、中医针灸、活字印刷等已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