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破解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人去艺亡不能光靠市场

2015/11/27 10:40:57 点击数: 【字体:

  从文创产品爆红网络,到石渠宝笈特展盛况,再到近日市民蜂拥“进宫”赏雪景,故宫博物院今年持续成为文化领域热点。但日前召开的全国政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却透露出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面临“人去艺亡”严峻局面的消息,着实让人忧心。
 
  “人去艺亡”或许说得有些严重,但却实实在在点出了当前传统技艺传承过程中面临的尴尬,那就是后继无人。就拿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来说,不仅工种复杂,而且技术难度大,乐意学、肯下功夫学的人正越来越少。当年故宫要修缮干隆花园倦勤斋所需要的一种琉璃瓦,涉及到几十种特殊工艺,其中一种用纯桑皮制作的韧性超强的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走遍中国,最终在安徽才找到一位有五代祖传手工造纸工艺的传承人,更经过上百次试验才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传统桑皮纸。若干年后,这祖传的技艺还能否传下去?无疑是个大问号。
 
  这些传统技艺不能批量复制,更无法通过短期突击掌握,也决定了其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搭房盖楼,而必须经由技术精湛的专业人员和团队之手。像故宫这样的历史遗存,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厚重的历史。因此,对其修缮,就不能任由市场规律发挥作用,甚至“谁价低就用谁”。古老技艺形成时间久、工艺难度大,一旦被废弃,恐难以恢复,如果以粗糙技艺、材料代之,就不仅是技艺的损失,更是文化、历史的遗落。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世家“样式雷”,主持清代皇家建筑设计二百余年之久,其心法技艺传承之秘,无疑值得当下好好探究学习。
 
  保护文化遗产的重点,是要抢救那些濒临失传的手艺。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更多的重视,前瞻性地培养一批古老技艺的传承人。毕竟,没有修旧如旧的本领,再现古都风韵就是天方夜谭。以后,我们可能需要探索,如何创造更有力的条件让更多的古老技艺从民间走进课堂,让古老技艺的传承成为受保护、受重视的项目。在遗忘前记录,在失去前保护,如此,才能破解“人去艺亡”的困境,才能让我们的文化瑰宝实现可持续发展,代代相传。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