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踏破“名家”门槛莫如拜人民为师

2015/7/6 11:59:15 点击数: 【字体:

 

    清  风

    为冲击一个知名艺术节的奖项,某地近日启动创排一部新戏,列出的初步预算让人大跌眼镜:买剧本10万元,导演30万元,舞美10万元。戏还没见影,50万元先支出去了。院团负责人被问及为何编剧、导演要价这么高?答曰:“都是业内知名,这还不包括请名角的钱呢!”

    类似情况在当前艺术创作领域绝非个案,一些地方和单位一味迷信“名家”,认为有名便有才,有才便能拿奖。似乎请了所谓“名导”“名编”,拿奖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岂不知,真正的名家就那么几位,大家都找他们,一名导演同时接好几部戏,“机械化生产”“流水线作业”的情况也就难以避免。更需关注的是,如此打造“拿奖戏”的做法在基层依然有市场:剧本写得质量如何不管,作者是知名编剧即可;剧目导得水平如何不管,节目单上有大导演的名字就行。把“名导”“名编”当做“护身符”“通行证”,对戏迷、市场的评价置若罔闻……

    对广大文艺工作者而言,首先要搞清“为什么创作”“为谁创作”的问题。提倡打造文艺精品,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艺评奖旨在推出反映时代风貌、给予观众正能量的精品,而非迎合“名家名号”。名家不一定出名作,名作也并非全部出自名家。不顾观众反响,将拿奖作为“头等大事”,是本末倒置的表现。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