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
6月上旬,记者在浙江省临海市采访时获悉,刚结束的该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年会发出呼吁:保护古城墙刻不容缓,不能让古城墙成为记忆。这个地方性民间机构公布了一组数据:1949年时,全国尚留存1000多座城墙,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大批城墙被毁,至今全国仅剩20余座城市保留了城墙,其中墙体能全线贯通的已不到10座。新中国成立至今,每20天就有一处城墙消失。
临海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会名誉会长卢如平、会长苏小锐、副会长刘浩和徐三见等专家向记者反映,中国城墙有着4000多年的筑造史,不同形制、不同大小的城墙以其独特的魅力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在抵御外侮、保护民众、传承历史与文化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当城市化浪潮袭来,以古城墙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发生冲突,拆除古城墙以服从城市建设似乎是破解这对矛盾的唯一路径。历史上,19世纪的欧洲曾兴起拆墙热潮,古城墙不敌推土机,大多只留下一两座城门供后人凭吊。
专家们认为,剩下为数不多的古城墙该如何善待与保护,是当前亟待重视的问题。临海是目前我国尚存城墙的20余座城市之一,其留存的台州府城墙距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卢如平、苏小锐、刘浩、徐三见联名发起倡议,希望借本报向全社会呼吁:
一、聚众志保护城墙。众志能成城,护城需众志。一方主政者要高瞻远瞩,以有效的举措宣传和动员群众,形成“众志”,让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自觉珍惜一砖一石,守护一坊一街。
二、以法制保护城墙。将保护城墙纳入“全面依法治国”的轨道。从乡规民约到景区条例,从地方法规到国家法律,形成依法保护的体制,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出政策保护城墙。拥有城墙的地方政府,要制定和完善保护城墙的政策体系。为城墙的保护提供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支持,建立奖惩机制,尤其要防止和杜绝“保护性破坏”现象的发生。
四、用科技保护城墙。要以先进的理念和科技手段对城墙实施保护。注重从档案的健全到监控的完善,从传统修缮技艺的传承到现代科技手段和材料的应用,以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五、借申遗保护城墙。加快我国“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步伐和力度,通过申遗,为城墙的保护创造更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
当古城墙不再是现代社会的“累赘”而被视为“国宝”时,中国古城墙屡遭破坏的命运才能改变。
(本报记者 严红枫 通讯员 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