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政协委员建言:加快立法进程,保护好传统村落

2015/3/12 11:29:28 点击数: 【字体:


政协委员建言:加快立法进程,保护好传统村落

云南元阳县的牛倮普村,传统的蘑菇房逐渐被现代的建筑代替。

    本报记者 李佳霖 摄

政协委员建言:加快立法进程,保护好传统村落

如今山西泽州半坡古村现状。唐大华 摄

 

    本报记者  李佳霖

    “2000年全国有360万个村落,2001年就锐减为270万个,现在的自然村只有200万个左右了。最近10年失去了近100万个村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对村落的保护现状忧心忡忡。而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的结果显示,更为珍稀的传统村落从2005年的5000个,锐减到已不足3000个,且其中不乏一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和没有被列入保护范围的文化遗产。

    今年“两会”,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成为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他们纷纷提交提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建言献策。

    面临多重破坏

    “村落是农耕文化的根,是老百姓的根,并且它不能再生,消失了就没有了。”提起传统村落,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文物局局长詹祥生如是说。今年“两会”,一直关注传统村落保护的詹祥生带来了《关于进一步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的提案。

    在詹祥生看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多重的破坏。“传统村落大多数都位于相对偏僻、贫困落后的地区,处于‘散落乡间无人识、无钱修’的状态,得不到有效保护。”詹祥生表示,再加上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或者索性迁入交通便捷,经济开发集中,文化、教育、医疗等先进的城区居住,导致世世代代居住的老宅因长年无人居住和管理,屋顶瓦面上杂草丛生,墙体开裂倾斜,屋内木构件虫蛀蚁啃,一般不出三年就濒临倒塌,如此不少传统村落逐渐变得 “空巢化”,甚至出现“无人村”。

    同时,“建设性破坏”更给历经数百年风雨的传统村落以“致命一击”。2007年,为开采挖掘300多万吨原煤,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政府突然将有600多年历史的半坡古村内近200户居民进行了强制搬迁,随后,又以复垦的名义,将其内多处明清时期的古宅强制拆除。2013年,因为要建设新型社区,河南省新郑市薛店镇花庄村内保存的10多座清末或民国时期的古宅也被拆除……这样因“建设”而导致的“灾难”,在全国的传统村落中屡屡上演。

    “如此以往,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珍贵遗产将会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那份对故乡的情感和思念也势必会逐渐湮灭在人们的记忆中。因此,保护好传统村落迫在眉睫。”詹祥生痛心地说道。

    将保护纳入法制轨道

    近些年,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保护传统村落的迫切性。从2012年以来,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开始对全国传统村落进行摸底调查,目前已经有三批共255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同时配套了相关的保护资金和政策;在民间,不少艺术家、建筑师、规划师等也参与其中,挽救濒临消失的村落,寻回山水间的乡愁。

    全国政协委员、昆明市福保文化城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燕一直关注云南省传统村落的保护。肖燕指出,云南有502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全国传统村落入选最多的省份,而保山市又以94个成为云南省入选村落最多的州市。

    而鉴于目前的法律对传统村落复杂的现状缺少针对性的问题,肖燕认为,亟须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加快相关立法进程。她建议,制定《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条例》,对传统村落保护进行立法,明确传统村落保护的法律责任。研究制定传统村落保护的配套政策,从土地流转、产业引导、旅游开发、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对传统村落给予政策倾斜,缓解城镇化进程与传统村落保护的矛盾。

    肖燕还认为,中央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传统村落保护的资金扶持力度,并制定相应政策,明确省、市、县级财政应将传统村落保护资金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予以安排。对编制保护规划、历史街区和古建筑修缮、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的传统村落进行重点补助,解决乡村因缺乏保护资金而破坏传统村落的行为。

    重视文化生态修复

    “村落是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家的集体乡愁。”在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院院长潘鲁生的观念里,传统村落的保护,农村文化的建设是其避不开的一项内容,包括修复农村文化生态系统,激发农村文化发展活力等。

    实施传统村落民俗修复与口述历史整理计划、恢复地方性民俗礼节以及本地优秀的乡约民俗是潘鲁生提案中着重强调的内容,同时,潘鲁生认为,传统村落手工艺复兴计划实施也迫在眉睫。“要加强传统村落特色工艺知识产权的保护,开展标识注册,培养传承人,推动技艺传习与推广应用。鼓励村民从事传统手工艺劳作,以家庭作坊为主体,成立农村手艺合作社,同时,加强高校和专业设计机构的教育科研协作,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潘鲁生说。

    “保护必须以民为本,尊重村民自治的权利。”在詹祥生看来,村落以及农村文化的保护势在必行,但是必须强调村民的主体性。“要注重村民的经济和文化利益。把村民增加经济收入和维护村规村俗的文化权益作为保护利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村民在保护开发中获益,如此可避免传统村落的‘老龄化’‘空巢化’及乡土文化传承断层的现象发生。”詹祥生强调。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