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让非遗在市场中保持活力——访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延声委员

2015/3/9 17:10:39 点击数: 【字体:

    “草根沃野赛名花,香彻寻常百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世代相传,成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绝世瑰宝。然而近些年来,随着非遗传承人日渐老去,一些瑰宝逐渐陷入了传承断代的窘境。

    “一位传承人的离世,往往意味着我们同时失去了一项稀世绝学。”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艺委会主任李延声委员说,“国家分批认定的1986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其中226位已经去世。”

    凝重的语气中透出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感。虽已年过七旬,李延声委员依然为非遗保护奔波在祖国各地。几年间,他已为近200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画像立传。

    然而,画像立传并不能留住岁月逝去的步伐,李延声委员更关注如何让非遗传承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非遗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其艺术人文价值仍不可估量。李延声委员认为,要让非遗走向市场,才能保持其活力。

    目前,不少非遗项目的市场适应能力很弱。在云南腾冲,有的非遗传承人一年才能挣3000多元,还不如出去打工一个月挣的多;在海南,手工黎锦制作费时费工却利润微薄,年轻人基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怎么办?李延声委员这次带来了三份提案。他建议,将国家财政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补助金额由每人每年1万元增加至3万元,并对非遗产品进入市场实行税收扶持政策。

    “若能激发年轻人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和传承非遗项目,那这笔钱,就花得值!”李延声委员的话里充满了期望。(本报记者 周洪双)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