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代表委员热议文化产业发展 吁建贴息机制破题融资难

2015/1/26 10:32:49 点击数: 【字体:

  中新网杭州1月24日电 (记者 汪恩民)在刚刚发布的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文化一词一共出现了17次,文化产业发展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话题。1月24日,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出版集团董事长徐海荣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融资难的瓶颈,呼吁政府建贴息机制予以“破题”。

  浙江文化产业基础好基数大 规模普遍较小成瓶颈

  "发展的基础很好,实力也很强。"这是浙江省人大代表、新长城文化创意集团导演赵锐勇眼中的浙江文化产业。

  作为一名资深代表,浙江省人大代表、浙江中南建设集团董事长吴建荣也告诉记者,文化产业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好多年了,浙江文化产业基础好,今后的市场会越来越大。

  对此颇为赞同的徐海荣,向记者列举了如下数据:2012年浙江省文化法人单位总量为75540家。其中公益性事业法人为5248家;经营性企业法人为70292家。单位总量数较多,占全国的10.8%。

  庞大“基数”为浙江打下了深厚的发展基础。“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量虽多,但规模普遍较小,而骨干企业所占比重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徐海荣对此颇为担忧。

  徐海荣给出了一组数据:以文化服务单位为例,在浙江省全部的经营性文化企业中,文化服务单位为31124家,年营业额在500万元、职工人数在50人以上的重点服务企业为1102家,仅占全部文化服务企业的3.5%,较全国平均水平3.9%低0.4个百分点。

  小微文化企业融资成难题 投资方缺乏信心

  2008年,杭州大学生张先生与同学共同创办了一家文化创意企业,却因为融资无方,最后产能始终无法扩大。在坚持一年多后,张先生放弃创业,重新去上班。“我很无奈,找了很多人,都不愿意投资给我们。因为他们觉得,我做的东西很空。”

  其实,张先生的经历并非个案,而是很多小微文创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

  据赵锐勇观察,近两年来,行业内的企业正面临一种"集中化"挑战,"大的公司越来越强,小的企业则在接受新一轮洗牌的考验。"

  “鉴于浙江文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的原因,不少文化企业往往缺少土地、设备、厂房等固定资产,制约其发展壮大。”徐海荣认为,之所以出现文化企业融资难,是因为许多人不了解,也不研究文化产业,认为这是“轻资产”,或是“无形资产”,难以盘活利用。他们对文化产业看不到希望,缺乏投资信心。

  徐海荣分析,中国的融资市场往往集中在航空、交通、机械设备等大型固定资产业务上。“大多数文化企业较其他行业企业来说是弱势群体。对投资者或是金融部门来说,存在信用风险危机。”

  委员呼吁建贴息机制 破题融资难

  那么,如何来打破这个瓶颈?

  常年深耕文化产业的徐海荣,试图开出了一张药方。“我建议政府建立由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领导机构,统一协调组建相关的融资租赁服务公司。根据企业发展所需,有针对性解决文化产业企业在发展中用房、设备等相关问题,以减轻融资难的压力,文化企业可轻装上阵。好处是可以避免企业整体担保所背负的沉重负担。”

  “政府应建立给予文化企业发展贴息的机制,贴息时间最好为三年。政府贴息的代价,可换回本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发展了,政府可以拿到税收;企业破败了,政府只承担了利息。”徐海荣认为,此举可以增强企业、社会对政府的信心,信心比黄金更宝贵。

  此外,徐海荣还建议,建立文化产业发展主营部门与融资租赁公司及被帮助企业的三级联动防控机制,以抵御风险。“这样可使政府贴出去的息做到了心中有数,而融资租赁公司对该企业的经营状况一目了然,则企业对自己发展路经与目标非常明晰。如此可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步入良性轨道。”

  其实,政府已经在“起步”。

  作为浙江省文化大区的西湖区,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施增富表示,发展文化产业是经济新常态下稳增长调结构的一个重要抓手。从服务上看,西湖区将确立精准服务理念,包括建立产业扶持基金,消除企业家的后顾之忧。(完)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