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评论:翻译神器能还原汉字之美?

2015/1/15 16:24:38 点击数: 【字体:

  文言文看不懂,怎么办?把流行语、歌词翻译成文言文,又有怎样的喜感?近日,多款文言文翻译神器在网络走红,成为众多网友争相“把玩”的工具。不过,通过翻译神器,可能让我们看到不同的语言风格,也有可能带来语言错乱。比如“女汉子”翻译成文言文,居然是“安能辨我是雄雌”。这似乎是说明大众有重读文言文的必要。

  随着《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的热播,对汉语文字热爱的人群越来越多。但时下的流行翻译神器,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关键是我们通过翻译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不管是将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还是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应该是比较明显的,毕竟语言文字是活的,而不是僵化的词语,这样一来,将其赋予更宽泛的意义,也是符合时代需求的。

  然而,在我们为语言文字的魅力着迷时,诗人向以鲜却在提醒说,本来,一锅一族的诗人及其诗歌作品,是其语言的发动机和心脏,他们肩负着不断拓展、丰富、创造其语言文化空间的重任!只要想一想:但丁、歌德、维吉尔、莎士比亚、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他们为自己的祖国和民族,不知贡献了多少鲜活的甚至取之不尽的语言财富,我们今天的诗人还有值得骄傲的资本?他认为,当下的中国诗歌,正流行一种可怕的语言瘟疫:废话的瘟疫、口水(不完全等同于口语)的瘟疫。这样的写作,随意的、没有难度的写作,虽然极大地迎合了众多人的轻飘写作欲望,消解了诗人与说话者的界限,但是却极大地伤害了语言和诗歌本身。

  不但是诗歌领域存在着这种状况,在小说、文艺等领域也存在着对语言的“误读”,猛一看那些词语是对语言文字活学活用,但仔细一想又不符合其规则,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比如这样的翻译“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被译为“富贾可为吾友乎”;“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被翻译成“我和我庶士伴皆惊愕”,你能说是还原汉语之美吗?只能说是对文字的戏说吧。

  早几年在网络上也流行过诗歌写作机,只需给出几个关键词,就能写出一首漂亮的诗来。虽热闹过一阵子,但终究是抵挡不了诗歌的真正之美。新鲜事物在当下是层出不穷的,这当然是好事。不过,这还要看它是否适合当下。如果仅仅是新鲜,无法与当下的社会文化相匹配,也注定只是热闹一阵子。这让人想起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的话来:“语文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方面。”这个过程,至今没有完成,这说明我们对语言文字的认知还存在着误区。

  对语言文字的不同态度,可以看出文化生活是否丰富。今天的社会在语言文字生活方面,保守思想非常严重。周有光的弟子、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提到汉字听写大会,认为掌握一些生僻字,已经不合时宜,“它没有生命了,你焐热了又能怎么样。”这话当然是说语言要与时俱进,而不是只能在文字传统中摸索。当语言瘟疫蔓延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失掉了其魅力和丰富。那么,只重视语言文字的现代化,忽略掉了其传统的传承,可能就迈入了另一条不归路。

  说到底,翻译神器再厉害,也很难改变汉语文字当下的境况。在谈到“汉语热”时,周有光先生曾说:“汉语的国际地位,应当作恰如其分的正确估计。汉语的国际性最弱,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要想改变事实,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而改变汉语唯有从现实社会中不断实践、丰富,才能让汉语更具有活力。●朱晓剑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深圳商报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