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 马丽)“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星空。”作为《漫步中国星空》作者之一的齐锐今天在北京古观象台提出这一观点。他感慨,大多数公众对西方星座的“天蝎”“猎户”耳熟能详,却很少有人能说出“三垣二十八宿”的涵义。
目前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由古代巴比伦和希腊天文学演变而来的,而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则自清末逐渐淡出主流。
齐锐认为,自古不同文明对星空有完全不同的解读,形成了不同的星空文化。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人把古代社会和传统文化映射到漫天星斗,建立了与西方星座完全不同的星官体系,体现“天人合一”理念的中国传统星象,是历经千年相传的世界文化瑰宝。
除了西方科学体系的冲击,古代天文“没落”的原因之一在于其版本众多,谬误频现,普通爱好者无力专研深入。机缘巧合,2009年时值国际天文年,齐锐和合作者万昊宜在擦拭位于北京古观象台的清代天体仪时发现上刻星图与苏州的宋代石刻星图有很多不同,由此开始大量的调查研究,终于理出头绪,编写成功《漫步中国星图》一书,希望由此恢复中国古代星空的面貌。
书中还将中西星图予以对照,并结合自古流传的歌谣《步天歌》认识星空。被誉为“中国天文馆事业的先驱者”的李元评价此书是“基于科研的科普读物”,“创新了认识古代星空的方法”,“翻阅本书之后深感我国古天文领域有待开发的空间还有很多”。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师大天文学系的诸多专家同样对该书予以高度肯定。有专家提出该成果足以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建议也迅速得到赞同和附和。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此书的“中国星官形象化”工作也由此展开,古星图有望不再是清一色的星点连线和文字,而由生动表意的图案代替,预计对中国星图文化的传播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星空和星官图还被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看中,在万维天文望远镜(WWT)的环境中整合并向全社会开放共享,以此为平台的“宇宙漫游制作大赛”也将以网络方式征集参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