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专家研讨会举行,国内顶级专家听取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汇报,并提出修改意见。另外,记者获悉,已于今年10月份开工的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一期工程,预计明年10月份完工。(12月2日《大河报》洛阳新闻)
据报道,已经于今年10月份开工实施的洛阳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一期工程,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保留原有街巷体系和古院落格局,按照老城区古城保护与整治办公室王延生主任的话说,“将最大限度地保留城市原有肌理,一棵树和一块石头都不会轻易挪动。”
任何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古老的自然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沉淀着自己相对独立厚重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地群众的感情纽带,更承载着众多渗透骨髓的文化基因,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乡愁”,特别是对于有着4000多年发展史、1400多年建都史的古城洛阳,可以说这里任何一处古街小巷,任何一块古砖瓦砾,都有着极其厚重的文化底蕴,在保留古城肌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在延续历史的同时,又融入现代发展元素,使得古城更具历史层次感,这样有机统一地保护与整治无疑属于最理性、最科学,也是对古城保护最负责的一种态度,非常值得推崇。
古城在历史演变中,逐渐沉淀积累了自己相对独特的街坊文化,使得很多人无论一生漂泊何处,到老来都希望叶落归根,这种对古城家乡的浓烈情感也是一种“乡愁”,保护古城,不能断去人们对故土历史文化的记忆,更不应剥夺人们对故土亲情、邻里,甚至街坊文化脉络的传承以及精神上的那份依恋。
笔者以为,洛阳在实施保护与整治项目工程过程中,提出“最大限度保留城市原有肌理”的观点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从很多古城街巷院落长大走出去的人都有体会,带着满满的“乡愁情感”重回故里,却发现故乡早已变了模样。显然,洛阳这一保护与整治古城的理念,既让人感到欣慰,也非常值得成为各地旧城改造建设一个有借鉴意义的典型成功案例。 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