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
10月27日至28日,由湖南图书馆、青树教育基金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六届信息技术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议以“图书馆与口述历史及地方文化”为主题,共有来自美国、塞尔维亚、新加坡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30余位口述史专家以及数百位国内口述史项目团队成员参加了会议交流。
赋予普通历史参与者话语权
口述历史是一种通过访谈历史的亲历者并录音来记录近代历史、传统和习俗的搜集历史的方法。自上世纪美国人乔·古尔德提出专业术语“Oral History”,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成立口述历史研究处,现代口述史学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迅速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内地的口述历史也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口述历史赋予未被充分代表的群体发声的机会,用普通公民的故事补充了正式书面的历史,为官方记录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参加此次研讨会的美国参议院历史学家、美国口述历史协会前任会长唐纳德·里奇在主题演讲中指出,英国的小说家大卫·洛基曾说“历史是不在场者对在场者的判决”,而口述历史则是让那些“在场者”有机会把他们过去的经历和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记录下来,为子孙留下见证。
“口述历史受到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有证史、补史的功能,在复原历史方面有其他文献无法替代的价值。”湖南图书馆馆员徐志说。
用“活的历史”丰富馆藏文献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和学者一致表示,作为公共的文化机构,开展口述历史工作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图书馆馆长贾米娜·宁科夫认为,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公共图书馆有责任根据用户的需求,把反映一个国家文化的文献进行数字化整理,供用户查询和使用。湖南图书馆口述历史团队负责人赵惠说:“口述历史是一个地域活的历史,图书馆开展口述历史工作对于抢救保护历史资料、丰富图书馆文献资源、传承保存本土记忆有着重要意义。”
对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而言,开展好口述历史工作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英国国家图书馆口述历史馆馆长、英国口述历史学会秘书长罗伯特·珀克斯表示:“目前世界各国从事口述历史工作的人们都在努力为这项工作争取资源和资金,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和培训使档案学家和图书馆学家认识到口述历史具有和纸质历史同等的价值。”
与会专家还就如何做好口述历史工作提出了各自的建议。美国杨伯翰大学历史学教授布赖恩·肯农提出,口述历史项目的主题应该具有公众兴趣相关性、抢救性、前瞻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邹序明认为,要依靠科学的方法、原则、技术及技巧,结合所掌握的真实可信的史料,有的放矢地开展口述历史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口述资料为社会服务。
湖南图书馆的口述历史实践
作为国内较早介入口述历史的省级图书馆,湖南图书馆自2008年起系统启动了口述史的相关工作,先后开展了寻找城市记忆、湖南抗战老兵、湖南地方戏剧、湖南古村落古民居等多个口述历史专题。其中,湖南抗战老兵口述项目历时5年,行程数千公里,对湖南省内的103位抗战老兵进行了集中抢救性寻访,采集口述录音和录像资料12000多分钟,根据其中87位老兵的口述实录整理出版了国内图书馆第一本针对所在区域内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口述实录——《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
“口述历史,是在与时间赛跑。”参与了湖南图书馆多个口述历史项目的赵惠告诉记者,湖南图书馆开展的寻找城市记忆、古村落古民居等口述专题无不凸显了“抢救性保护”的主题。
今年是湖南图书馆成立110周年。邹序明表示,希望借鉴国内外口述历史工作的相关经验,通过口述历史这种国际上越来越活跃的留存历史的方法,更全面系统地守护湖南的历史文文化。“现代信息技术为口述历史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对我国丰富的口述历史资料的抢救、整理、保存、研究已迫在眉睫,口述历史工作必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契机。”他对口述历史的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