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评论:图书馆上街不妨换个脑筋

2014/10/15 11:32:06 点击数: 【字体:

  前阵子,北京街头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被媒体指责投入大、利用率低、书籍质量不高,是一种公共资源的浪费。在北京街头已服务3年的自助图书馆,竟然遭遇生存必要性的拷问。

  自助图书馆的设立有没有必要性?答案是肯定的。不仅在北京,这种自助图书馆正在全国很多个城市普及开来,它因为完全公益、使用便捷、分布广泛等特点,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必要补充。3年的实践证明,对于北京这样人口众多,尤其是流动人口占据一定比例的超大型城市来说,多一些自助图书馆可以让更多人,尤其是流动人口享受到图书借阅服务,让生活中多一缕书香。

  正因为在街头服务,直接面对千千万万形形色色的读者,在展示优点的同时,自助图书馆自身的局限性也暴露无遗。每台自助馆仅能存放400册图书,这大约只是社区图书馆容量的13%、街道图书馆容量的4%。可由于自助馆大多位于人流量大的商场、地铁门口,更方便人们借还书,却要比社区图书馆面对更多受众。读者多了,对书籍的需求层次也就多了,而在400册容量的限制下,即便更换图书再频繁,也很难满足多层次的需求。

  伴随着使用自助图书馆的城市越来越多,新型自助图书馆的容量也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是说,北京要立刻更换大容量机器,最该改变的,其实是自助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如今的自助馆基本延续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就是简单借还书。管理者不妨换个脑筋,充分利用自助馆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其成为传统图书馆的延伸,变成读者身边的“快递窗口”。读者完全可以在网上向大型图书馆预订自己喜欢的图书,再由大图书馆将其送至距离读者最近的自助馆,方便取阅。也可以让自助馆承担起搜集读者阅读需求的工作,再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差异化配书,尽量做到需有所供、供有所需。还可以根据自助馆周边人群的特点,主动设立专门馆,如儿童绘本馆、国学馆、书画影培训馆等。

  当然,如此细致的服务需要更多调研,也需要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表面看,公共投入将继续加大,可若真能让市民的阅读轻松便捷,让阅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馈给这座城市的财富又岂是金钱可以计算的?李洋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北京日报(2014-10-15)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