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社科院专家:中国文化的胃是儒家文化

2014/9/26 10:48:14 点击数: 【字体:

社科院专家:中国文化的胃是儒家文化

  赵法生(资料片)

  9月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处于现代转型当中的国家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受过冲击的儒家思想,又该如何重新搭建起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包容他国文明?

  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儒教研究中心秘书长赵法生。

  本报记者 张榕博           

  “常道”不能丢        

    坚持家庭、社会、民族的道德底线

  记者:当我们今天再讲传统文化,我们到底是需要什么样的传统,哪些还可以为我们所用,有没有判断的标准?

  赵法生:这是一个学界一直争议的问题,但也不缺乏比较鲜明的答案。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孝亲敬老这些基本人伦常理,即使是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价值。如果需要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扬弃的话,那么标准就是这些“常道”不能丢,而且随着多元文化进入社会,人们的思想也更容易受到影响,传统文化中“常道”的现代意义就是坚持我们家庭、社会、民族的道德底线。

  传统文化也要变革    

    新儒家文化会与社会现代转型同步

  记者: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这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文化不同于器物,不是说哪里不好了,可以直接砍掉。现在我们说去粗取精,那最终经过转化后的传统,其理论根基在哪儿?

  赵法生:在儒家文化中,本身便有“变”与“常”的分析。前面所说仁爱、修身、民本、和谐、重视家庭等思想,都是常道,是不变的东西。这些如果变了大众也不会愿意。

  但是孔子也认为,文化是为社会服务的,因此社会发展,文化也会变革。从“五四”以来,一部分人批驳传统文化,一部分人则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梁漱溟就是其中一个,他谈到了儒家文化的综合创新,并在乡村儒学中寻找现代性的路径。我相信,一个新的传统文化体系需要几代人去共同努力,新儒家文化的现代转型,会与社会的现代转型同步。

  吸纳外来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胃

  记者:如今多种文明并存,近代以来,我们先讲不同文明的比较研究,最近几十年,我们又开始讲文明对话,现在说要学习吸收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要兼容并蓄,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否有这个吸纳的能力?这种理论自信从哪儿来?

  赵法生:还记得“和而不同”这个词语么?谈到的就是我们传统文化当中对外来文化的吸纳能力。

  从历史上看,佛教文化作为一个同儒家文化差别比较大的外来文化,经过从东汉到唐朝几百年时间的融合,最终成为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之所以有这个容纳能力,是因为中国文化的胃是儒家文化。现在我们说这个胃不行,给切掉了,所以本身母文化出现了危机,怎么能消化其他的文化呢?消化不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的融合首先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你的胃很坚强,免疫力很坚强,才能消化各种营养,才能融合其他文化。

  学习西方跑偏了      

    教育人们有个好人品,这个不该扔

  记者:近代我们学习西方,一开始学器物,秉承中体西用,但学得四不像,继而有全盘西化的提法,就是考虑到文化是个系统,没法择其部分来学习,如今我们再说学习借鉴,到底该怎么学?

  赵法生:梁漱溟曾说中国的教育“不中不西”,既放弃了我们对人伦常理的育人教育,同时学习西方的知识教育又没学到位,学习人家的文化时,道路走错了。

  如今我们来看,孔子当初倡导的教育就是“育人”,就是教育人们有一个好人品,这个根本不该扔掉。现在我们又太重视知识学习,成了“一条腿”走路的人。这样路走得太久,自己就会乱了。相反,我们需要坚持一些传统文化当中的常道,根本的信条不能变,这样学习外来文化才能有自信,才能正确地兼收并蓄。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齐鲁晚报(2014-09-25)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