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开始收集泥泥狗、泥咕咕、木版年画、布老虎等‘民间土玩意儿’,如今已经装满了几间屋子……”然而近日,年近80岁的非遗专家倪宝诚忧心忡忡,因为屋子漏雨,他必须再给这些“宝贝”寻找一个安身之所。
倪宝诚,曾获“民间美术开拓者”称号、首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嘉誉。这位为弘扬中原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河南非遗老专家,数十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中原民间美术。回顾他的经历,从事美术专业五十载,致力于民间美术收藏和研究,被称为 “中原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几十年的执着追求,对中原民俗文化的热爱,使倪宝诚的家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艺术品博物馆”。走进郑州市花园路上一座传统的老式家属楼,爬上6层高高的楼梯,在他并不宽敞的家里,除卧室外,琳琅满目的民间艺术品几乎堆满了一个套间。倪宝诚说,这些民间艺术品都是他从河南各地的乡村收集来的。有一次为了寻觅一位远近驰名的剪纸老艺人,倪宝诚徒步在豫西山区行走了30里的夜路。倪宝诚说,他把工资的一半都拿来收藏民间艺术品了,刚开始妻子并不理解,但倪宝诚初衷不改,最终还是感染了妻子。家里的藏品越来越多,慢慢地家就成了一个小型的展览馆。
倪宝诚说,早在1978年就有专家对这些藏品进行估价,在那时就已价值不菲。一个金矿的老板当时打算出高价购买,被他当场拒绝。还有河南某地的一单位直接开出了支票要买这些藏品,但倪老觉得不能把他这些宝贝当做商品买卖,也婉言谢绝了。时至今日,“宝贝们”依旧留在家里,收藏纯粹是因为爱好。
为了这些古朴的民间艺术品,倪宝诚付出了很多,他数十年如一日,不怕苦和累,反复到农村田野调研,他从农村遗留的习俗中,获取远古文化传承的点滴信息,从实践中收获真知。从朱仙镇木版年画中,诠释出它历经千古所承载的大量历史人文信息;从豫西民俗剪纸里发掘出“黑色文化”的源头和华夏民族在3000多年农耕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所共具的人文信息,并从中找出其共性与个性特征的嬗变过程;从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中窥见远古先祖的图腾信仰和生命意识;从豫西民间刺绣的精湛技艺与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中,感悟到它质朴、隽永,只有古老的中华民族才具有的真、善、美。
这些民间艺术品寄托了倪宝诚太多的感情,他不愿这些藏品流入私人手中,变成商品。而更希望能够捐给政府,建立一个民间艺术博物馆,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中原的民俗文化、根文化,这样才能最大地发挥这些藏品的价值。(闫珂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