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最通俗的大白话,立即变成“高大上”的文言文,近日一款文言文翻译APP软件上线,吸引了不少年轻网友。手指轻点,“亲爱的” 翻译为“卿卿吾爱”、“土豪我们做朋友吧”翻译为“富贾可为吾友乎”,令众多网友大呼“好玩”。(8月12日南京日报)
流行的网络语言,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瞬间变成千百年前的古文,这款APP软件走红,很大程度上源于其给用户带来的穿越感、新鲜感、趣味性。说这是一款娱乐工具应不为过,比如,就有专家认为,“神器”一般只能翻译出字面意思,很多翻译结果不伦不类、当不得真。但在笔者看来,能让公众产生兴趣也就够了,毕竟谁也没指着靠它来通过古文考试。
文言文不适用、不贴近现代人的生活,这是事实。尽管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那些古文章节还是必修必考科目,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古文绝对是一大坎儿,曾有中学生抱怨说:“明明都是中国人,为什么一遇到文言文,就仿佛读天书一样?”等到了大学和成年阶段,仍然会主动留意、阅读古文篇章的恐怕更是凤毛麟角。什么原因?不感兴趣。
的确,从实用角度来看,文言文能表达的、不能表达的,白话文都能表达,不懂得、不喜欢古文,毫不影响您的生活事业。如此看来,文言文似乎是到了注定要备受冷落的境地。但其实不然,比如,作为古代读书人应举考试的必备书的《康熙字典》,竟然在市场上长年热销;歌词创作带有古典文言韵味的“中国风”的流行歌曲,近年来受到众多年轻粉丝追捧;热播的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带热冷僻汉字,也引发90后、00后年轻人对文言文的关注,其原因,正如一位观众所言,“让人们感受到了文言文的意境和韵味,读来别具美感。”
从汉字拼写大会倡导的“焐热冰封汉字”备受欢迎,到文言文翻译“神器”走红,不妨都可看成一种启示,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尤其是推向大众,不能靠高文典册生搬硬套、照本宣科,也不必非得引经据典去寻求严丝合缝、一丝不苟,那些博大精深的古文献典籍固然需要专业化的研究、著述,但对一般公众来说,最关键的还是要找到一个贴近生活、引发兴趣的切入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境多美,你非要来个“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出自《论语》),谁知道啥意思?
对古典文化、传统文化的接受、喜爱,其实是人们对优雅语言、诗意生活的向往。在互联网时代,通过多媒体、数据库、信息化文博展示等新技术手段拉近传统与现代的距离,有着更多的创意空间。应当看到,有趣、好玩、娱乐并不一定意味着浅薄,就像古文翻译“神器”也许不是那么尽善尽美,汉服爱好者自制的服装也许不是那么符合规制,时尚化表达的古典元素也许有“走样”之嫌,但我们不妨宽容看待,多一个人关注,多一个人把古文、诗词、书法、民乐、国画等等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的品位涵养,传统文化的延续也就多一份力量。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