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内乡县衙官德文化研究

2014/7/30 10:38:46 点击数: 【字体:

    内乡县衙历经元明清,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建筑。内乡县衙1984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一家衙门博物馆,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官署衙门,有“天下第一衙”之称。内乡县衙占地4万平方米,有院落18进,房舍280余间,珍存文物近千件。内乡县衙是研究皇权社会一座珍贵的“文史资料库”,被称专家、学者称为“神州大地绝无仅有的历史标本”、“北有北京故宫,南有内乡县衙”、“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一座内乡衙,半部官文化”。

    内乡县衙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已经成为中原大地上新崛起的旅游教育基地,每年有近百万人次的游客来观光游览,接受教育。内乡县衙以其唯一性、独特性、完整性、艺术性、文化性等特点,特别是内乡县衙厚重的官德文化受到了习近平、江泽民、李克强、刘云山、朱镕基、贾庆林、李长春、罗干、吴官正等3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菏泽考察工作时,给市、县委书记念了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衙的一副对联,内容为:“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媒体报道这则新闻之后,内乡县衙成了人们热议官德文化的焦点。

    一、内乡县衙官德文化丰厚内涵

    官德,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在中国古代,“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是指修身以成圣贤之德,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内圣外王”之道,是安身立命之道,更是历代的为官之道,它强调德行是治国的前提,也就是说,权力只有以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对现代社会而言,只有形成了一个以干部队伍为依托的道德示范群体,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

    近年来,内乡县衙博物馆充分挖掘丰厚的官德文化资源,恢复了部分官德建筑,整理了官德匾联,开办了官德专题展览,编排了寓教于乐的官德节目,征集了部分官德文物,推出了以内乡知县为代表的官德人物,把内乡县衙建成了集旅游观光和官德教育为一体的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基地。

    (1)、建筑中蕴含的官德文化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贵祥指出,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国有很多贯穿千年的哲学理念,比如中正、仁义等,这些理念也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内乡县衙的布局设计严格按照《明史》、《清会典》中要求的建筑规制,体现了明清地方衙署坐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宅的传统礼制思想。同时,内乡县衙280余间房舍,大部分建筑都着重凸显封建时代朴素的官德文化,对官员起到一定的警示和官德教育作用。

    照壁 照壁在我国古代建筑理论和风水学中具有阻挡内外视线交织和聚气聚财作用。在衙门里它还有“整顿吏治、警戒官员”的特殊含义。照壁正中,绘有一叫“犭贪”形似麒麟的贪婪怪兽,传说能吞吃金银财宝,它的四周和脚下尽是宝物,但它并不满足,张着血盆大口还妄想吞吃天上的太阳,结果太阳没吃着,自己却落个粉身碎骨、葬身悬崖的可悲下场。照壁绘“犭贪”,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首创,以图画为戒语,警戒官员要以“犭贪”为戒,切莫贪得无厌。

    戒石坊 戒石坊面南刻“公生明”三个大字,面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铭文十六字。“公生明”作为官场箴规,意为公正方能明察事之本末,即所谓“公生明,偏生暗”,官员坐堂办案抬头可见铭文十六字,以警戒其秉公办事,若徇私枉法,天理不容。

    监狱 内乡县衙监狱是我国保存较完整的唯一一座清代监狱。监狱以烙画、泥塑、实物展等方式展示古代监狱形制。夏商到明清时期的五刑和法外之刑,手段残忍,让人心惊胆颤。古代社会的残酷刑罚,在我国灿烂文明史上也留下了无比血腥的记录,以真实的刑具和生动的刑罚画面警戒人们要遵纪守法,好好做人。

    皮场庙 皮场庙是朱元璋首创,他规定官员贪污超过六十两银子就要拉到此处剥皮、装糠、挂示公堂,让后任官员触目惊心,以残酷刑罚警戒官员清廉自守。

    琴治堂 内乡县衙二堂雅称“琴治堂”,取自《吕氏春秋》中的一个典故。说孔子有个学生叫宓子贱,当年在山东单父县担任县令时,身不下堂,鸣琴而治,把单父县治理得井井有条。他的后任知县也是孔子的学生巫马期,却整日奔波于民间,凡事都率先垂范,亲自去做,虽然同样治理好了单父,本人却感到非常劳累,就去请教宓子贱。宓子贱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着重于用人,你着重于办事,用人者安逸,办事者自然劳累”。后来的地方官为了炫耀自己能像宓子贱一样“知人善任,政简刑轻”,就把二堂雅称为琴治堂。琴治堂体现了古代官员知人善任的用人智慧。

    (2)、匾联中凝练的官德文化

    古代官员喜欢创作匾额、楹联,并悬挂于官署内。这些匾联或概括地理位置,或描写山川名胜,或申明施政宗旨,或以官箴戒约自勉。内乡县衙35幅楹联26块匾额,强调了为官要勤政为民;为官要廉洁务实;为官要公正执法等内容。这些匾联言简意赅,便于记忆和传播,是县衙官德文化的核心,更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强调为官要勤政为民 内乡县衙大门楹联,“治菊潭一柱擎天头势重;爱郦民十年踏地脚根牢。” 联中的菊潭和郦都是内乡县的古称。意思是说,身为治理菊潭的地方官,上受皇命,下系百姓,责任重大,如一柱擎天;必须脚踏实地干上十年八载,勤政为民,造福一方。主持营建内乡县衙的知县章炳焘,将这副楹联镌刻在县衙大门两侧,其标榜为官务实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而章炳焘在内乡“历任九年” ,之所以“交御时太平无事”,政绩突出是一个重要原因。由此看来,保持地方官员在一地的相对稳定,不频频调动干部,将有利于一个地方的长远大计,有利于强化官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县衙大堂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这副楹联意思是说,要视百姓为天,若对不起百姓,也就如同欺负上苍,千万不能做这种伤天害理、自欺欺人,败坏名声的蠢事;辜负了老百姓,就是遗恨于民,也辜负了国家,怎么能忍心这样做呢?此联把损害人民的利益提高到欺天负国的高度,可谓掷地有声。

    尤其是三省堂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更是一副流传广泛的名联。1994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视察县衙后,在县衙三尺文案上亲自书录了此副楹联。1995年6月8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内乡县衙时,对县衙三堂前的这副楹联赞不绝口,三年后,他在黄山巧遇南阳师院学生,又吟诵了这副楹联。1999年5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南阳火车站短暂停留,听取汇报得知此联,也给予了很高评价,并指示中央办公厅查找此联“出自何人之手”。此联之所以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赞誉,关键是它比较准确地表述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民是官的衣食父母,官是民的其中一员,所以为官者绝不能欺压百姓。据考证,这是清康熙年间知县高以永在内乡任职九年间所撰写的。这副对联意思是说,为官者吃的穿的,全是老百姓供给的,老百姓是官员们的衣食父母,当官的不能倚杖权势而欺压百姓,要记住自己也是百姓的一员;得到一任官职,不能自视高贵荣耀,为国为民即使丢了乌纱帽,也算不得是什么耻辱事,不要说地方官没多大作用,要知道地方治理的好坏,百姓是否安居乐业,全靠地方父母官。这副对联语言朴实,感人肺腑,上联的核心是要正确对待百姓,尊崇“民为贵”,以百姓为天,爱民如子;下联的核心是要正确对待自己,淡化“官本位”,以勤政为己任,造福一方。这种自觉与百姓一等,时时想着为百姓谋利益的民本思想,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强调为官要廉洁务实 县衙三省堂的横匾上书写着“清慎勤”三个大字,这三个大字耐人寻味,发人深思。“清慎勤”作为皇帝劝戒为官者的箴言,出自三国魏司马昭训长吏之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明清皇帝亲倡,置匾于衙署,以警戒为官者自己要做到清正廉洁,谨慎处事,勤于政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县衙西花厅楹联“忙里有余闲,登山临水觞咏;身外无长物,布衣蔬食琴书。”意思是说要淡泊金钱名利。身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琴书相伴。闲暇时登山临水饮酒赋诗,过着清淡而潇洒的生活。而县衙东帐房的“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和西帐房的“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等楹联,则明言相告:既行廉政,就不要讲自己清贫;既要勤政,就不要讲自己辛苦。要尊重社会上有关自己或别人施政的传闻,检点自己的行为。当官者得到的物质和金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要廉洁奉公,取合法收入。不该得的你索取了,就会损害自己的名声。县丞衙大门上的楹联“宽一分,民多受一分赐;取一文,官不值一文钱”,简明扼要,体现了为官者力求减轻百姓负担,使黎民得到恩泽的爱民思想,并把向老百姓索取、收受贿赂看得一文不值。主簿衙大门上的“与百姓有缘,才来此地;期寸心无愧,不鄙斯民”的楹联,用朴实真诚的语言,表达了一个清正之官来这里做官,与老百姓完全是一种缘份,一定要尽心尽力做事,做到心中无愧,不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还有衙神庙上“不求当官称能吏;愿共斯民做好人”的楹联,倡示了对当官者最起码的人格要求:不求当官能声名远播,在权力场上纵横自如;只要能为百姓办些实事,和百姓一样做个好人就可以了。

    强调为官要公正执法 二堂相对的屏门上有一匾,上书“天理、国法、人情”,意为施政办案都要顺应天理,执行国法,合乎人情。知县在二堂审案时,抬头可见,以示警戒和提醒。二堂楹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赏疑唯重,罚疑唯轻”,上联说为官者在执法中,要不分亲疏远近,不徇私情,做到公正执法;下联说在办理重大或疑难案件时,对举报者要重奖,而对于一些因证据不足,一时还不能查明真相的疑难案件,处理时要留有余地,以免冤枉了好人,从而做到爱护百姓。县衙夫子院楹联“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这副楹联道出了“为政”、“当官”的核心问题:为官从政不在乎你如何夸夸其谈,表白自己,重要的是必须时时反省自身,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勤政爱民;作为地方官一定要有大局意识,你所想的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考虑到老百姓的需要和国家的利益。县丞衙正厅对联“立定脚跟竖起背,展开眼界放平心”。这副楹联是告诫辅佐知县的县丞等一般官员,不能把大小事都往知县头上推,而应该立足本职,各负其责,挺起腰杆大胆干事,辅佐知县成就勤政为民的事业;要向前看,眼光放远一点,保持心理平衡。这是对副职的要求和劝诫,令人为之赞叹。县丞衙上还有一块“勤补拙”横匾,提醒下属官员,注意用勤政来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

    (3)、官员们践行的官德文化

    据《内乡县志》记载,清代以前在内乡任知县的有230余位,在这些知县中,不乏廉明善政、体恤民情、务实为民、执法如山等清官好官。他们的官德修养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元好问 金哀宗正大四年元好问调任内乡知县,在内乡任职五年中,他廉明善政、体恤民情、扶民渡难、劳扶流亡,不负皇命,乐于助民。调离内乡时百姓攀辕卧辙,挽留不舍,留下很多佳话,这充分体现了官与民、廉与贪的真谛。

    元好问调任内乡县令时,正值社会局势动荡不安,金元战火又起,元军所向披靡,金兵节节败退,内乡又面临战争的灾难,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元好问到内乡任县令后,重视农业生产,关心百姓疾苦,每遇灾害发生,亲率百姓抗旱排涝,以助百姓有好收成。他在《偶记内乡》一诗中写到“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耕车闹晓晴。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从此诗中可以看出元好问如何重视农业生产,如何关心百姓疾苦。元好问非常注重体察民情,关心群众疾苦。他上任后三个月,对自己没法施惠于百姓,还要催租征科而感到内疚。他在下乡夜宿菊潭时,与百姓交谈,劝交“星火急”的军租,切勿招来鞭朴之苦。在《宿菊潭》一诗中写到“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父老切勿往,问汝我所疑。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欺。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东州长官清,白直下村稀。我虽禁吏出,得无夜扣扉。教汝子若孙,努力逃荒饥。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期会不可违,鞭扑伤汝肌。伤肌尚可云,夭阏令人悲。”

    因为解决不了百姓痛苦,他甚至产生了辞职挂冠而去的念头。在《内乡县斋书事》中他写道:“吏散公庭夜已分,寸心牢落百忧薰。催科无政堪书考,出粟何人与佐军?饥鼠饶床如欲语,惊鸟啼月不堪闻。扁舟未得沧浪去,惭愧春陵老使君。”

    元好问任内乡县令期间,金元战争连年不断,大批无家可归的难民涌到内乡。元好问倾力接济难民,开仓赈济,在内乡县内划界安排难民垦荒,建起新的家园,使内乡社会秩序得以相对稳定。正大五年,元好问在内乡任上母卒报丧,丁忧于内乡菊花山三年。元好问在菊花山三年留下了很多诗词。

    章炳焘 章炳焘在内乡任职期间非常勤政,每逢灾害发生他总是亲自下乡查看灾情,及时呈报,请求上级减轻农民赋税,对命盗案件,亲临现场勘查,甚至微服私访。据《内乡县志》记载,章炳焘每月朔望之日,必亲讲圣谕,导民向善,且亲率僚属不时巡回各乡约所,督查讲解,以达家喻户晓。他在任时,内乡境内建起的乡约所达八十二处。同时在城东王营立“旌表贞节坊”,赤眉立“褒德坊”,戴营立“烈女坊”,为节女、烈女、孝子等建坊旌表达二十余处。此外还修葺了孔庙,并在县城四关各设一处义学,孩子可免费入学读书,其崇文之举受到百姓赞誉。为稳定治理内乡,他采取措施,奖励民众垦荒,在不到三年时间,垦荒达二万余亩。他极力推广其家乡的种稻技术,并提出了“区田”种植。每逢耕种季节,他亲自下田督民精耕细作。组织百姓疏通,新修了沐河堰、老高堰、西河堰、八迭堰等灌溉设施,使农作物产量有了较大提高。另外,他又大面积推广沿海高产作物——红薯,使民均沾其利,百姓之食红薯过半。当时,民众吃饭问题相对地得以缓解。他在内乡任职期间,基于“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之识,在县城和各乡里增设义仓和常平仓,告诫百姓“丰稔而积仓谷”,以备灾年度荒。每遇灾荒他都及时申请上宪赈济灾民,免赋税,借贷种子,恢复生产。隆冬时节,他还在丹江、老灌河、湍河、沐河等12个河渡,亲自督备木船义渡,以方便来往行人。

    章炳焘在内乡任职期间,“招募捕盗营以缉奸宄”,凡赴县衙告状者,他都即审即结。每逢放告,他必坐大堂接状审案;对命盗案犯,亲至现场勘察,微服私访,多于大堂公开审理;民事案件则惯用“赢捐输罚”予以了结。百姓呼之“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别进来”。《内乡县志》载,章炳焘“惟刑罪过严,堂讯时往往一笞数千,甚而有立毙杖下者”。可见他严惩滥刑,施刑之毒,手段之辣,旧志也讨其为“揆之人道主义未免有憾”。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章炳焘在中牟县任知县一年,旋又调知临颍。中牟、临颍县志对其均无政绩记载。他在临颍县仍重视“工艺厂”、“学堂”等建设,因县库空虚,他又行“劝捐筹款”办法,因损及“临邑绅商”利益,他们以“侵吞各款”、“穷奢极靡”等“劣迹”,上诉于河南巡抚林绍年,仅一年余就被罢官削职为民。

    内乡的老年人广泛流传说,章炳焘丢官后仍住省城开封,因生活拮据,以卖字为生,并曾携其女儿到镇平石佛寺冀振卿等老朋友家,后又到他昔日为官的内乡县筹款度日。内乡的绅商百姓听说章知县又回来了,一传十,十传百,纷纷解囊相助,年近花甲的章炳焘热泪纵横。从以上这些情况可以看出:章炳焘并非一个贪官,他没有积蓄,一旦丢官便生活无着。他的仕途主要在内乡,他的辉煌也是在内乡。谁为百姓办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即使丢了官也是如此。当时老百姓编顺口溜说:“世上有水就有山,民间有民必有官,百姓心中有杆秤,捐款助济章县令”,这正是“政声人去后”的真实写照。

    高以永 高以永康熙十八年调任内乡知县时,正值清初战乱之后,内乡百姓因躲避战乱、纷纷背井离乡、庄稼荒芜、经济萧条。高以永一下车就问民疾苦,以赈济灾民为急务,广招来贷贫民,流民四处返回,发给种子,调剂耕牛,令其广开荒田,种植桑、麻、枣等经济作物,并将所垦土地分为五等,就低划分,申请上宪六年内不收赋税,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累计开垦土地达四千余顷。

    高以永为政以宽厚为本,效法战国时单父县宓子贱,崇尚鸣琴而治,政简刑轻,重修了县衙二堂,并将原二堂的“思补堂”改为了“琴治堂”。每遇命盗重案,更是慎之又慎,从不滥用刑罚。兼管镇平事务时,有一孝廉畏罪亡匿,其父子被羁于县衙,高以永认为儿子犯罪不能株连老人,但放了老人,有谁来养活他,于是请上宪将祖孙一并释放。高以永温厚和平,爱护百姓,心胸开阔,秉性宽仁,遇事沉着冷静,谈笑处之。调离内乡时,百姓挽留,甚至有送达百里者。清康熙《内乡县志》为其立传,称“在事数年,温厚和平为治务,慈祥恺悌之声无间遐迩”。清同治《内乡通考》又进一步评论说,“高以永,广开垦,除匪盗,其有造于内乡者甚大,宜其崇祀名宦也”。

    《内乡县志》除了记载清官廉吏廉政外,也记载如与章炳焘对调的知县史悠履,县志记载:“有仁心,无仁政;是好人,非好官。”在推出以内乡知县为代表的官德人物同时,内乡县衙不断挖掘、整理相继推出了古代十大清官、古代廉政人物等官德代表人物。

    (4)、文物中镌刻的官德文化

    内乡县衙博物馆馆藏文物众多,这些藏品是自然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这些物质形态的藏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传承着那些时代的精神,也构成了内乡县衙博物馆自身文化的丰厚内涵。其中所镌刻和传递的古代优秀官德文化对促进当今社会发展和凝聚人类进步的正能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院禁约碑 在内乡县衙大门左首立有一通石碑,上刻“三院禁约”,故称三院禁约碑。石碑讲述的是明代朝政腐败,官场奢靡之风盛行,地方驿馆接待上级官员时,他们强行索要,造成地方疲困不堪。万历三十九年内乡知县向上级陈述过境官员吃喝风泛滥等腐败现象,并拟定标准,得到了上三院(即台院、殿院、察院)三位监察官员赞同,遂立此碑。内容主要是规定各级官员的来客接待标准,力戒吃喝奢靡之风。像这样认真刻到石头上的反吃喝规定,独一无二,三院禁约碑被专家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反腐宣言”、“反腐倡廉的历史镜鉴”。

    恳恩怜恤碑 该碑位于内乡县衙大门之左,其碑首“恳恩怜恤”四字之上书“皇恩”二字,由顺治二年任内乡知县胡养素所立。胡养素年逾七旬,颇有爱民之心。时清军初入中原,到处兵荒马乱,驿递时遭敲诈勒索,甚至有殴打驿丞,抢走马匹者。因此,胡养素为减轻内乡百姓和驿递之负担,申请上宪,本奏朝廷,获得恩准。因此,刻恳恩怜恤碑一通,明书圣谕旨意,若有违者究治严办。顺治三年,李自成余部刘二虎攻破内乡县城,胡养素战死。

    粮行石斗 内乡县衙户房内陈展有一石斗,石斗正面距右有一直径约5厘米的圆孔,左侧一方块上刻有“道光十六年六月十五日。行内升斗不足者,除禀官究责外,罚钱一千文,行头胡德校准行斗,永以为式”40字铭文,重达百余斤。该斗制作并不精细,前后壁、左右壁也不等厚,斗口平面左低右高,据推测可能是凿好后又因校准时容积较小而又凿了一部分而造成。经实测,该斗能容小麦29.4公斤。据查该斗是时任知县熊廷基为加强市场管理,命粮行经纪胡德打制一标准石斗,放于粮行以防发生徇私舞弊。不用木制而用石制,则是因石坚固耐久,且仅作标准之用。

    清朝圣旨碑 内乡县衙仪门东南侧立有两通清朝道光年间圣旨碑。这两通封赠圣旨碑,一通碑的碑文是道光二十三年十二月一日,皇帝诰封王检心的祖父为奉直大夫,祖母为宜人;另一通碑的碑文是道光二十六年十二月一日,皇帝敕封王涤心的父亲为文林郎、母亲为孺人。王检心和王涤心是内乡城东王营人,系胞兄弟,分别官至从五品和正七品。在位时,他们为官清正,体察民情,政绩卓著,道光皇帝推恩于此,把官爵授予他们的祖父母、父母,这就是“封赠制”。在清代,按照官员品级的高低,封赠的级别也不一样。一品高官可追赠四代,低级官只封赠妻室而不追及上代(但可貤赠与父母)。封赠制度体现了皇权社会“妻以夫贵、母以子贵”的礼制观念,也是封建皇帝对清官、好官的一种嘉奖和激励。

    (5)、展览中陈列的官德文化

    内乡县衙积极研究博大精深的衙署文化,并以各种渠道宏扬民族传统文化,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转变为社会大众积极有益的精神产品。目前已有单体陈列展览60个,展厅面积达6000平方米。

    胥吏衙役文化展 通过此展览,在认识胥吏衙役这一特殊历史角色的同时,对所承载的社会制度有一个更深刻认识。胥吏衙役文化展警示、告诫我们要廉洁自律,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时刻牢记自己也是国家机器的螺丝钉,是群众认识党风、政风的一面镜子。 古代官箴廉政走廊 收集古代廉政官箴、廉政名言、廉政故事、廉吏教子术等,开辟官箴廉政走廊。如“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语出隋代王通《中说•王道篇》,意为清廉的人终日为无谓所求而快乐,贪婪的人总是为物质不能满足而忧伤。

    古衙奇案展 以文字、图画、泥塑相结合的形式,从浩瀚史料中筛选出十个精彩案例,情节曲折、离奇,令人拍案叫绝。了解古代知县在忠实履行好自身职责,明察秋毫断案智慧的同时,安抚民心、惩恶扬善时孜孜以求的忠实辛劳。

   廉政文化展 2013年内乡县衙大力打造廉政文化,以图文结合形式,主要展示了古代廉政发展史、各个时期廉政主要特点、廉政箴言、官吏管理、古代监察制度等。

    南阳官德与成语典故展 内乡县衙针对南阳灿若群星的历史名人、久远厚重的历史文化、意境深远的成语典故,结合当前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作推出了《召父杜母》、《羊续悬鱼》等官德成语典故展览。同时,推出了衙门掌故展、廉政典故展等官德专题展览。

    (6)、节目中展示的官德文化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荣辱。节目演出是官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乡县衙依托自身资源,深挖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让党员干部在观看节目中受到官德教育。内乡县衙的官德节目反映了旧时知县的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执法如山、亲民爱民;反映了旧时知县们在办案时的聪明才智;反映了旧时知县贯彻执行中央政策的场景;反映了旧时知县的征税纳粮、教化百姓、劝民农桑、灾荒赈济、听诉断狱、兴学科举等六大职能。内乡县衙先后排练、推出了《知县审案》、《宣讲圣谕》、《官民同乐》、《打春牛》、《正月十六看知县太太》、《鼓乐迎宾》等十余个官德演艺节目。特别是内乡县衙根据明代三院禁约碑内容,推出《三院禁约碑揭碑仪式》大型官德节目,让党员干部从节目中受到反对铺张浪费、坚持艰苦奋斗、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的教育。

    二、内乡县衙官德文化的时代意义

    内乡县衙所承载的官德文化虽然具有封建的历史局限性,但其所蕴涵折射的为官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理想境界,至今还闪耀着历史的光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告诫我们的---各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其中有益的成分,时刻自警自励,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努力做一个“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现代领导干部。对内乡县衙传统官德文化的归纳整理,不仅能够体会古人政治智慧的经久魅力,也能够将其中优秀内容适应时代需要进行弘扬转化,促进“现代官德”的确立及建构,继而提升现代政府官员的执政道德观。

    (1)、内乡县衙官德文化彰显的是为官要清正廉洁、秉公无私,有益于切实转变党员干部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最重要是要抓住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从中央八项规定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都反复强调了改进作风这一关键。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把改进作风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要求,坚决遏制住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要把改进作风作为重要切入点,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就取信于民。增强“思风险、讲自律、尽职责”的廉政勤政意识,带头廉洁自律,发挥表率作用,树立新形象。自觉遵守党章,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主动接受监督,自觉净化朋友圈,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自觉性,严格规范权力行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决反对一切消极腐败现象,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内乡县衙官德文化彰显的是为官要勤勉政事、公正执法,有益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社会利益的调整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不少问题,和谐社会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一些地方发生的不稳定问题和群体性事件,警示我们必须以法制和公正的精神下大气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以高度的责任心解决好事关群众利益的每一个问题和关切。勤勉政事、公正执法,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掌握舆情信息,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筑起社会公平正义的牢固根基,创造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内乡县衙官德文化彰显的是为官要以民为本、体恤民情,有益于聚集事业发展正能量。中国梦是时代梦、是民族梦,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体人民,凝聚每一份力量、汇聚每一种智慧、激发每一次创造,上下同心、众志成城,形成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这种推动事业发展的正能量,就来源于执政党为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和行动。因此,在新时期学习和重温内乡县衙官德文化的这一主题,有利于增强各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为民、富民、乐民的思想观念,为了群众、理解群众、亲近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客观真实情况,汇聚民众智慧力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实现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真正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成为凝聚社会正能量、实现事业发展新辉煌、创造全体人民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过程。

    (4)、内乡县衙官德文化彰显的是为官要力戒歪风、感恩报恩,有益于老老实实地做人民公仆。要深刻认识到,是人民养育了我们,我们只有身怀感恩之心,对老百姓爱得深沉,才能对群众的疾苦感同身受,对百姓的难事深有体谅,才能回报人民的养育之恩。这就需要切实破除群众对领导干部的感恩戴德心态,摒弃“为民干事是恩赐”的错误思想,从内心深处多问问“我是谁”,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精神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赤诚之心、赤子之心,自觉把人生坐标定位于服务人民群众,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做第一追求,把思想感情融入群众的血脉里,以更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老老实实地做人民的公仆。

    (5)、内乡县衙官德文化彰显的是为官要脚踏实地、务实重干,有益于形成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明实情、重实干是内乡县衙官德文化的重要方面。这对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发展任务越来越重、发展质量要求更高的现实来说意义重大。明实情发展才有坚实的根基,重实干发展才有强大的动力。只有建立在实际情况之上的发展才会是科学的发展,只有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发展才可能是科学的发展。它启迪我们,脚踏实地,重基层、打基础,明实情、出实招,鼓实劲、重实干是实现科学发展的不二选择。它启迪我们,要抓具体、具体抓,要出真力、真出力,要躬身实践、亲力亲为,难题一个一个破解,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改革一步一步深化,成效一点一滴积累。始终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好的态势、趋势和气势,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的新路子。

    (6)、内乡县衙官德文化彰显的是为官要艰苦朴素、勤劳节俭,有益于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时下,以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重点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扫思想之尘、祛行为之垢的重要方面就是要力戒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保持艰苦朴素、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这是内乡县衙官德文化给我们的启迪,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它真切地告诉我们“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特别是在我们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消费观念和消费选择更加多元的今天,我们能不能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能不能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至关重要。它关乎党之命运、国之前途和人民群众的福祉。因此,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发扬艰苦奋斗之风。

    三、 鉴古铄今弘扬践行优秀官德文化

    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问题,把官德建设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明确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指出:“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南阳市委提出了大力弘扬优秀官德文化。内乡县委立足于县衙优秀官德文化资源,组织开展“四对照四反思”(对照先贤的高风亮节,反思我们的境界高不高;对照先贤的为民情怀,反思我们的群众观点牢不牢;对照先贤的勤勉精神,反思我们的工作干的好不好;对照先贤的律已之举,反思我们的廉洁从政够不够)和“领悟官德名联、四问执政理念”大讨论活动,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深刻反思自身在理想信念、民本思想、荣辱观念和责任意识方面的问题和差距,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已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内乡县衙成了党员干部学习官德文化的好课堂。

    (1)、领悟内涵,开展素质大教育。近年来,一些官员违背党性、官德、人格,在权力、金钱、美色、荣誉面前,丧失党性、迷失方向,最终走上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道路。这些官德失范行为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更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对官员进行官德教育,就是对领导干部如何以崇高道德来规范他们从政行为的教育。通过教育,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形成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官德框架体系,实现“做人有人品、当官有官德”的目标。我们常说,文化是人的信仰,是人的行为习惯,传统官德文化是深植于我们血脉中的情愫。充分领悟传统官德文化中的有益内容,以现代阐释使之转化成教育资源,用以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用权为民、廉洁从政,提高传统官德文化的感染力,增强传统官德文化的软实力,从而推动官德建设,无疑可以起到治本的作用。我们要铭记心间的“好官”、“清官”事迹以及当下身边爱岗敬业、清正廉洁典型,善于将官德文化中的有益经验融入到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内容中,用身边人、身边事增强官员职业道德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广大干部在优秀的官德文化氛围中生活。同时,创新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方式,积极推行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交流座谈、网络教学等多种有效形式,充分运用现有革命传统教育、党风廉政教育、警示教育等教育资源,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官德文化宣传活动,搭建官德文化建设论坛平台,成立官德文化研究会,定期举办官德文化论坛等,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官德、践行官德的浓厚氛围,使官德文化真正入脑入心。

    (2)、汲取营养,培养时代好干部。在2013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20字好干部”标准。这20字标准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好干部”标准像。如何按照这个标准,真正成长为一个“好干部”,成了摆在每一个党员干部面前的一道重大课题。文化的作用在于润心,南阳传统官德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营养,为官员们修炼官德提供了一个可润身心、可资汲取的精神粮仓,更为我们加强干部教育管理、培养时代好干部提供了重要借鉴。汲取县衙传统官德文化积极的价值追求,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真正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一要教育干部立德修身。干部出问题,往往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要把古人的“修身、齐家”变为党性锻炼,将党性历练作为干部一生的功课,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解决好政治品质、理想信念问题,应对“四大考验”,防止“四大危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二要教育干部忠诚爱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把古人的“忠”升华为对党、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把“孝”升华为执政为民、爱民情怀,谨记“自己也是百姓”,牢记“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的要求,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要教育干部担当责任。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强烈的责任感是成就完美人生的持久动力。要把“齐家、治国、平天下”升华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把“自强不息”升华为推动内乡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建设秀美内乡、活力内乡、幸福内乡的实施者。四要教育干部廉洁自律。为官者,清廉是基本修养。要赋予县衙传统官德文化中的廉政文化以时代内涵,教育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谋利民之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从政,保持一个干净的心灵、一个清白的名声、一个高尚的追求。

    (3)、弘扬精神,推动事业大发展。当前,内乡正处于转型跨越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使优秀的传统官德文化精神,转化为建设大美内乡、活力内乡、幸福内乡的实际行动,才能把目前难得的工作势头保持好、发展好,谱写新的辉煌篇章。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弘扬传统官德文化精神,加快内乡科学发展的步伐。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建设富强美好和谐新内乡为己任,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创业,为内乡建设增砖添瓦。要坚定从政理想、恪守从政道德、严守从政纪律,要争当胸怀理想、勤奋干事的楷模,把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结合起来,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更加注重科技创新,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扎实推进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服务带动“四个带动”。要争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楷模,要胸怀“功不在我任”的为政胸怀,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做谋长久、利长远的事。争当执政为民、造福百姓的楷模,做到亲民、惠民、安民、富民。争当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楷模,严守作风建设、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严格管好干部队伍和亲属子女。争当胸襟开阔、修身养性的楷模,要有坦荡开阔的胸怀,养成良好的政治品质,培养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从而以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务实为民的政治本色凝聚人心,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内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4)、树立正气,汇聚社会正能量。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官德与民德只有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才能汇聚社会正能量,形成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道德合力。因此,在弘扬传统官德文化的基础上,必须始终坚持以官德带动民德,以优良官德带官风促民风,不断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使官德建设的感召引领作用深化、放大、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近年来,内乡县高度重视发挥领导干部官德的引领作用,切实加强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涌现出了一大批忠于祖国、热爱人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实现了用思想道德软实力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硬实力的目的。比如69岁的柴小女,内乡县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2011年8月12日,她用自己的宝贵生命,挽救了三名落水儿童的生命,被誉为“最美奶奶”。内乡县委选派的优秀驻村任职干部周建奎,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恪守誓言,务实重干,英年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内乡县农村支部书记楷模邓云志,扎根基层,一干就是38年,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带头发扬勤俭节约,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受到了群众的普遍称赞,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内乡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周磊,参加工作以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做一名优秀警察作为自己人生最大梦想和追求。对党忠诚,忠于职守,积极进取,甘于奉献,勇于牺牲,是人民群众的忠诚卫士。这些先进典型,彰显了内乡传统官德文化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正是内乡官德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优秀文化基因,让流淌于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传统美德得以发挥作用,唤起了人们的道德自觉、自醒和自信,使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充分释放。

    总之,尽管受历史局限,封建时代的官员不可能代表绝大多数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值得肯定的是,他们的“官念”和“官德”中至少萌生了许多值得肯定和借鉴的思想,用扬弃的态度来游览咀嚼丰厚的官德文化内涵,在落实“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思想的实践中,一定会大有裨益的。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更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善于思考、分清是非,用好权力、造福于民,防微杜渐、抵制诱惑。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在行动上始终保持一份理智,以平和、知足之心对待名利,以敬畏、淡泊之心对待权力,以奋发、进取之心对待事业,始终保持高尚的人格追求和浩然正气,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名光明磊落、高风亮节、清正廉明、受群众爱戴的党员干部,才能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管好队伍,务实重干,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作者简介:王晓杰,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古建筑学会会员。曾获“南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南阳市劳模”、“南阳市青年科技奖”、“河南省十大文化新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优秀人物”、“河南省劳模”等荣誉称号。出版有《历代名人在内乡》、《七星揽胜》、《解读内乡古衙》、《古衙奇案选》、《内乡县衙楹联集锦》、《内乡县衙摄影集》、《宝天曼峡谷漂流摄影集》、《印象内乡》、《揭秘内乡县衙》、《衙门人事职责研究》、《内乡县衙廉政文化》等书。)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河南文化网(2014-07-30)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