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凝聚中国智慧的大运河遗产

2014/7/17 16:51:39 点击数: 【字体:

     八年申遗,梦圆多哈,中国大运河成为第46个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遗产。虽然这是一份迟到的馈赠,但更显其弥足珍贵。因为当长城、莫高窟、苏州园林等纷纷进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得到世人的关注和保护之时,大运河那宏伟的身影却长期游离在这份厚重的遗产名录之外,它所具有的超时空的历史叙事意义迟迟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那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隐痛。所以,当历经艰辛申遗八年,大运河终于以其特有的“活态”性质成为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之喜庆,并且衷心祝福大运河永远“好运”。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用勤劳与智慧创造的巨大宏伟工程,它对中国历史的演进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和贡献。然而在近现代社会变迁中,随着大运河的“实用功能”渐渐弱化,它也由原有的喧闹变得日渐冷清。在启动大运河申遗之前,它是沉寂的、默默无闻的。改革开放使“东方睡狮”重新觉醒,中华民族再度崛起。在追寻民族的文化之根、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之际,大运河因其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滋养之恩再现其独特魅力,大运河申遗进入了国家高度的议事日程。从启动申遗到成为世界遗产近八年的时间历程中,为着大运河的源远流长,凝聚了中国智慧,彰显出中华民族的信念。

    在大运河申遗成功的日子里,有人认为运河申遗成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如果申遗可以如此轻描淡写,何以需要花费八年的时光?事实上,这项彪炳史册的巨大工程在申遗道路上每推进一步,都凝聚着无数钟情大运河的人们的心血和智慧。

    “运河三老”的智慧 

    “运河三老”指的是建筑大师郑孝燮、建筑遗产保护大师罗哲文、工艺大师朱炳仁。可以说,正是他们的智慧才真正启动了运河申遗的历程。2005年底,他们首聚杭州,因痛惜大运河所遭受的岁月的侵蚀,感慨运河的冷清,三位智者以充满睿智的所谓“下下策”联名给运河城市18位市长写信,信中说:“千百年来,我们都受益于这条河,负有责任保护好它,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几个老人都愿做大运河的一个纤夫”。三位老人的肺腑之言感染着运河沿岸的千万人家,保护母亲河的声音一时之间贯通运河南北,而后,在2006年全国“两会”上有58位政协委员签名提交了旨在保护大运河和大运河申遗的议案,从而引发了全社会的共鸣,这直接开启了大运河申遗的序幕。

    政府决策的智慧

    大运河是一个系统复杂而又庞大的工程,最初动议申遗时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是京杭大运河。但是基于隋唐大运河与浙东运河对中国历史的贡献,也为着运河能够得到更为完整的保护,最终确定以“中国大运河”之名申报世界遗产。这体现了国家决策对大运河全面完整而科学的认知。2007年首届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暨运河名城市长论坛在扬州开幕,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扬州为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牵头城市。因为扬州与大运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对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有着重要贡献。2008年,大运河沿岸35座城市结成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联盟,这是城市间联合申遗的典范与壮举。2009年,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牵头,13个有关部委和大运河沿线8省市成立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部省级会商小组,这使得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可以在更高层面上得到协调。2012年,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城市联盟共同制定、签署了《大运河遗产保护联合协定》,同年,文化部颁布了《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这些机构的设立和制度的颁发,使大运河将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

    在关涉保护与申遗的问题上,通过充分论证与会商,中国政府对大运河采取了“片段申遗、整体保护”的策略,强调了“申遗是过程,保护是目的”的宗旨。通过申遗,为的是借鉴世界遗产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成熟的管理体系,建立符合大运河遗产特性的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实现大运河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大运河保护和申遗要将遗产保护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使民众切实享受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这体现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也彰显出中国政府保护人类文明的信念。

    “活态遗产”理念蕴含的智慧 

    大运河具有生生不息的精神特质,它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长流不止,它的灵魂是活的。作为文化遗产,大运河是流动的中国文明史的标志。这个仍然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将丰富与完善现有的世界遗产的评价体系,中国政府、运河专家与学者敏锐地洞察到这一点,以活态遗产开展大运河申遗,这在中国尚属首次,在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过程中也是开先河之举。毕竟,流动的大运河在创造历史文明的同时,仍在继续造福人类,这更彰显出这一伟大工程对人类智慧的凝聚。大运河以活态遗产申遗,开创了世界文化遗产评价的新范式、新思维,这也是中国智慧对世界遗产的新贡献。

    精心准备的智慧

    在长达近八年的申遗准备中,各级政府、每一个运河城市,无数的运河儿女都为运河申遗付出了辛苦的汗水和智慧。且不说通过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有组织地在摸清家底、设计规划、整治河道、制定法规、遴选名单、编制文本等诸多方面倾注的心力,运河沿岸普通百姓也纷纷为申遗献智出力,为大运河鼓与呼。江苏无锡的许伟达,几乎倾个人所有为大运河无锡段遗存保护做贡献;运河之光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在传播运河文化的工作中不遗余力支持《中国文化报·大运河文化专刊》。申遗前夕,一批平均年龄达50岁的骑友,从北京到山东骑行500多公里,为的就是做大运河历史的记录者、大运河文化的传播者、大运河保护的践行者;在杭州,每年定期举办的大运河文化节如火如荼,为大运河增添着无穷的魅力。运河申遗是民众声音的表达,是民众意愿的诉求。

    圆梦多哈的智慧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14年6月在卡塔尔的多哈举行。世界各国一共提交了40个项目参加审议,中国在其中有3项:它们是丝绸之路、大运河和南方喀斯特拓展项目。按照世界遗产每年“一国申报一项”的原则,今年中国同时申报三项很可能会有落选项目。但是,在多哈,中国申遗的策略大获成功。大运河独立申报,丝绸之路是联合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同申报,南方喀斯特以拓展项目申报。结果,三个遗产项目虽经波折,却最终如愿通过审议。大运河项目有27条河段、58个遗产点、1011公里河道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审议大运河项目过程中,运河专家米歇尔叹服中国大运河的申报PPT实在是太漂亮了,把其他申遗项目完全掩盖了。

    在多哈,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大运河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将继续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团结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让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大运河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流淌。

    因为有中国智慧,大运河必定有更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4-07-17)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