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像(前)和雕花柱础石(后)。
@华西都市报:成都体育中心南面的考古工地,自去年底开始挖掘时就惊喜不断。唐宋时期的卵石小径,摩诃池东南一角遗迹、唐代官府衙署重地、明代蜀王府城壕、龙纹官窑瓷器……当发掘工作进入尾声,7月15日,记者从成都市考古工作队获悉,这片区域又出土了部分石兽和木结构建筑遗迹。发现两个残缺石块王府镇宅瑞兽
15日,记者在考古发掘现场东北角处看到两块直径约1米的石块。其中一块呈方形,雕刻有精美的云纹,考古现场工作人员易立说,这是用来支撑宫殿柱子的柱础石。“承重的柱子会随着时间推移沉降,柱子下面必须垫一块石板。”另一块巨石造型圆润,有人工打磨的痕迹,凸起的线条像是动物的身体部分。经测量,这块石雕约1米长,最宽处约60厘米,高度约50厘米。
石块并不完整,断面清晰可见,完整的它,体积应该比现在大许多。这是什么动物呢?易立说,这块形似动物的石块为明代所制,被发现时位于蜀王府基址下,可能是蜀王府某个院落前的镇府瑞兽。晚“牛萌萌”千年用于驱祟避邪
深埋的石兽,不禁让人联想到去年年初在天府广场钟楼下出土的、有“牛萌萌”之称的“千年石犀”。2013年初,考古工作队发掘出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8.5吨的石犀牛,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专家们猜测这尊石犀或许就是李冰治水的镇水石神。
此次出土的残缺石兽,诞生时间比石犀晚了1000年,属于石犀的“后辈”。两个石兽的“功能”大相径庭,一个镇水、一个镇宅。据专家推测,千年石犀是李冰治水时期的镇水之物,沿江而置的石犀其实是水则,即古代衡量水位的水尺。唐代杜甫也曾写诗:“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五犀牛”。千年石犀乃红砂石制成,上饰云纹。而这次出土的残缺石兽,专家推测为蜀王府的镇府瑞兽,即其发挥的是驱祟避邪的镇物作用。交错圆木建筑遗迹或为宫殿残骸
在两个石块旁,距离前期发掘出的蜀王府城壕与河道约10米的地方,一块探方中,3根3米左右长的木条南北方向排列,另2根2米左右长的木条东西方向排列,还有些长长短短的木条纵横交错。直径10厘米的木条排列比较规则,考古人员说,这是在摩诃池边的“较大型”木制结构建筑遗迹,部分圆木或枋木保存较好。目前不排除这些圆木结构是宫殿残骸的可能,但最终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随着发掘深入,蜀王府遗址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此前,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罗二虎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里发现的文物对今后子孙了解成都的历史非常重要,建议就地保护。而未来这里究竟是就地进行考古保护还是迁移到博物馆,还需要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讨论。
华西都市报记者 王浩野 实习记者张元玲摄影吴小川石犀“牛萌萌”
2013年初,考古工作队在天府广场钟楼下发掘出长3.3米、宽1.2米、高1.7米,重8.5吨的石犀牛,距今已有2000年历史,被称为“牛萌萌”。专家们猜测这尊石犀或许就是李冰治水的镇水石神。7月15日,在蜀王府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建筑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