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村民筹款修复明代古祠堂 专家:保护方法是常使用

2014/7/15 9:38:25 点击数: 【字体:

  歙县许村镇金村的明代古祠“惇睦堂”,距今有近500年历史了,因为损毁严重,当地村民及文物部门筹资百万元修复了前两进。7月12日,当地举行古祠修复后的悬挂匾额、悬挂祖容画像及祭祀等传统活动,吸引大批摄影家及徽州文化研究者。当地文物部门表示,还将筹资修复第三进。

  村民筹款修复古祠堂

  据了解,惇睦堂建于公元1536年,时值明代嘉靖年间,迄今已近500年。惇睦堂有三进和三个天井,占地600多平方米,梁柱极多,上面刻绘着大量罕见的徽州包袱锦彩绘,其中以人物彩绘更为珍贵。

  这座祠堂走出过明代大学士、礼部尚书许国及清代“末代翰林”、我省著名文化人许承尧等,其匾额就由许国的儿子许立功书写,颇具历史、文化意义。但因年代久远,古祠破败不堪,亟需修缮。在村里长大、目前工作在外的许琦等热心人士多方奔走呼吁,在众多徽州文化爱好者、当地村民及歙县文物部门的帮助下,筹资120万元,对古祠前两进进行修复,该工作目前已完成。

  村民许金平将保存数十年的惇睦堂匾额捐赠出来,此前他数次拒绝文物贩子的高价收购。7月12日,村里举行了悬挂古祠匾额、悬挂金村祖上许士由画像及祭祀祖先等传统活动,吸引了大批摄影家及徽州文化研究者的关注,纷纷赶来“追捧”。

  维护好办法是常使用

  活动当天,一支村民们组织的腰鼓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参与者吴木兰今年已74岁,身体仍然很硬朗,敲打蹦跳都没有问题。

  “很多浙江等地的许氏后人,也派代表来参加,还捐款要求保护好古祠,多开展传统活动。”许琦说,村民已自发成立古祠堂保护组织,建立保护基金,用于古建的日常维护。在古祠内,记者还看到很多十几米长的“大刀”,它们由木头、竹子等制成,许琦说,这是许村镇传统民俗“舞大刀”的道具。

  歙县文物局局长程平称,古建筑修好后一定要妥善管理,否则荒废几年,可能再次损坏。徽学专家方利山也称,经过恢复的古建筑,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经常使用,能有效避免朽坏。“看村民积极性这么高,我们将考虑筹资对古祠第三进进行修复。”程平对记者说,待祠堂修好,以后会更多用于民俗传承、祭祀、商讨公共事务等服务功能。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新安晚报(2014-07-15)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