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岭遗址
盘形鼎
坩埚
矿石
斝
簋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九江市文博单位对九江县马回岭镇富民村荞麦岭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近日,发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考古人员清理出一批商代早期的房屋、灰坑以及与青铜冶炼、铸造有关的水井、炼炉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商代早中期的石器、陶器、玉器和青铜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表示,荞麦岭商代遗址的发掘,对于赣北早商时期原始文化面貌、长江中游南岸地区商文化的南渐,以及中国早期青铜器的起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与青铜冶炼有关
经初步钻探,该遗址分布范围约5万平方米,此次考古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商代遗迹成片分布,数量众多,内在联系密切。“目前,我们已经清理遗迹65处,分别是房址4座,水井5口,灰坑52个,沟4条。”徐长青说。
“在这个区域,集中发现了5口水井,从考古学的角度分析,这不是单纯的生活聚居区,而是用于冶炼等。”徐长青说,从目前发掘的情况看,与冶炼、铸造有关的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四周都可以看到数个向内倾斜的柱洞。由此,可以推断这些是圆形攒尖顶房屋。
值得关注的是,圆形攒尖顶房屋内居住面呈灰白色,中部区域发现有被火焚烧过的石块,还有假腹豆、宽把豆和云雷纹硬陶圜底罐,在中部位置发现坩埚两件及灰陶爵一件,在东部发现木骨泥墙烧土块一块,烧土下发现石凿一件。房屋周围的两口水井分别发现了硬陶盔状圜底罐和灰陶鬲各一件。据有关专家推测,从以上的种种迹象可以表明,这是一处结构紧密、组合完备的青铜器铸造遗存。
出土文物千余件
荞麦岭商代遗址出土有陶器、石器、玉器、青铜器。目前,已经修复陶器91件,石器100余件,其余各类文物标本1000余件,出土陶片数以万计。
据徐长青介绍,出土的陶器器形有鼎、甗、鬲、斝、簋、爵、觚、盘、盉、大口尊、大口缸、假腹豆、真腹豆、圜底罐、圈足罐、折肩罐、直筒罐、盔形罐、坩埚、纺轮、器盖等,石器有石锛、石镞、砺石、石斧、石凿等,玉器有玉笄,青铜器主要有青铜镞。“还发现与冶炼相关的铜矿石、炉壁、炼渣、陶勺、坩埚、木骨泥墙等。”徐长青说。
从纹饰方面,出土的陶器纹饰以绳纹居多,另外还有错乱云雷纹、曲折纹、网结纹、蓝纹、叶脉纹等。“陶片以软陶为主,夹砂灰陶、夹砂红陶、泥质灰陶也较多,硬陶、泥质红陶和黑皮陶数量稍微少一点,原始瓷和白陶也有少量出土。”徐长青说。
商代遗址发现是否偶然?
在九江县马回岭镇发现大型早商遗址,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何在此处会出现商朝遗址?
徐长青分析,九江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长江南岸。而马回岭镇位于九江县南部,东接庐山,南邻星子县,西毗德安县,地势呈现东北高西南低,处于庐山与幕阜山余脉间隔地带。“该间隔带是一处南北走向的地理走廊,地势平坦开阔,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也是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必经之地。”
徐长青说,从资料看,该区域遗址众多,文化遗存丰富。在荞麦岭商代遗址附近分布有岭头上遗址、磨盘山遗址、八哥山遗址、门口山遗址、燕子岭遗址、王花兰遗址、龙王岭遗址等众多商代遗址,都是位于张家河两岸。所以,荞麦岭遗址位于此处也不为怪。
为探寻江西夏商文化提供条件
“荞麦岭商代遗址出土的器物与中原地区商文化中心区早商中商时期出土的器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形制基本一致。”徐长青说,从出土遗物判断,荞麦岭商代遗址主体年代为二里岗下层二期略晚至二里岗上层一期之间,即早商晚段与中商之间。“另外,在遗址下层发现有中原二里头文化因素的器物,遗址下层年代应与夏代晚期相接近。”
荞麦岭商代遗址是目前江西可以明确为二里岗时期的早商遗址,分布范围大,地层堆积深厚,发现遗迹众多,出土遗物丰富,年代系列清晰。“这些对于认识江西地区商文化全貌有重要作用。”徐长青说,遗址的文化内涵以中原商文化因素为主,融合了本土的文化因素,是中原商文化传至南方地区的重要证据。“同时,出土的二里头文化因素遗物地层关系明确,叠压有序,对于探寻江西夏商时期文化提供了条件。”
是否有夏代冶炼遗存?
瑞昌铜岭铜矿遗址距离荞麦岭商代遗址直线距离约40公里。“我们作了一个大胆推测,作为国内考古发现中开采最早、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一处大型矿冶遗址,会不会是先人从瑞昌铜岭铜矿遗址开采的铜矿石运抵荞麦岭进行冶炼?”对于这一推测,徐长青说,下一步,他们将从地层中提取铜矿石、炼渣等物,用科技手段进行检测来进一步论证。
对于在该遗址发现二里头文化因素遗物,徐长青表示,希望能通过下一步的考古发掘寻找答案。“如果在后续的考古发掘中,再发现二里头文化因素冶炼方面的遗存,将会对中国冶炼史产生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