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用光影记录沉甸甸的历史

2014/6/17 10:10:33 点击数: 【字体:

 

  季羡林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知道,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尔冬强走的丝路,不止敦煌、新疆。在他的镜头下,古老的丝绸之路,以最真实的面貌得到全面呈现。这些不畏艰险所取得的视觉文献资料,正在中华艺术宫的宽阔展厅展出,其中不少珍贵文献是首次披露。6月15日,尔冬强丝绸之路视觉文献展学术研讨会召开,专家学者汇聚于此,探讨视觉文献展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图像与文献兼美,展现不一样的丝绸之路

  “细想我们的生活,通过丝绸之路改变了多少?”在研讨会现场,考古学家胡戟感慨。

  在过去的10余年里,尔冬强先后多次行走丝路。这条古老而现代的路,成为他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10余年后,尔冬强将自己30多年关注古丝绸之路所积攒的大量珍贵文献、10余年来无数次重走丝路所拍摄的大量视觉图片,呈现在公众面前。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他把摄影当成视觉文献来做,用图像记录了很多历史,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胡戟评价。

  尔冬强的镜头下,并不是那些炫技的风景照。他采用了大量黑白照片来表现自己眼中的丝路,摒弃所有修饰,以文献记录的眼光拍下静默、荒凉的古迹。位于罗布泊的楼兰“三间房”遗址,斯文·赫定、斯坦因等人都曾先后来过这里,尔冬强选取斯坦因当年的角度,在百余年后以同样的视角拍下同一景象,两张照片对照展出,流逝的时光仿佛触手可及。

  “对于摄影师,我们有时会认为他们拍了一些视觉效果不错,但是缺乏深度的作品。”敦煌学家、上海古籍出版社敦煌西域编辑室主任府宪展感慨,“但是尔冬强的作品不是这样,它是文献,让我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历史感。”

  “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探险家带来的东西,通过他的镜头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丝绸之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荣新江教授说。

  一次次重走,艰苦可想而知。“有一次是冬天,零下一二十摄氏度,尔先生自己扛着几十斤的摄影设备,整个下午都静静地在雪地里待着。”曾与尔冬强同行过的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姚崇新回忆。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系教授段晴说,自己在几幅作品之间流连忘返,“你有一种想去拥抱的感觉。丝路上有很多工作是很艰苦的。他拍出的东西都非常孤独,却有对生活的一种热爱。”

  艺术与学术兼具,呼唤对丝路更多关注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孟宪实眼中,尔冬强带来的视觉文献展,“就是一个人跟丝绸之路对话,实质是他对丝绸之路的认识。”

  这一对话,不是喃喃自语,而是涓滴成流当中的一个美丽音符。孟宪实说,在今天,中国正在重新对丝绸之路展开对话和认识。“丝绸之路以后会怎样,还需重新研究才能了解。在今天的文化背景下,我们更看重的是丝绸之路未来的价值。”

  而今天的丝绸之路,需要更多的关注目光来丰富它的研究。“尔冬强走丝路,不仅是艺术的追求,在学术上也有很大贡献。”历史学家徐文堪认为。他说,关于丝路的研究还有很多薄弱的地方。“丝路沿线有些小语言,国内可能也没人研究,但这些在西方都有人研究。我们还是要踏踏实实填补这些空白,使我国能够成为世界研究丝绸之路的一个中心。”

  就像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员朱玉麒所言,“丝绸之路虽然是一条线,一条面,但是是由一个个点构成的。只有点都研究透了,这条线才能重新贯通。”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考古学家王炳华曾在新疆待了40年,他说,“要把新疆、丝路放到欧亚大陆来认识、理解。展览中这么多的视觉文献,见证着欧亚文明发展的部分过程。这些资料怎样发挥更大的效能,奉献给全社会,需要大家共同思考。”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4-06-16)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