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让文化遗产保护更加“鲜活”

2014/6/16 15:46:35 点击数: 【字体:

 

  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非遗保护,人人参与;让文化遗产活起来……6月的第二个周六,我国第9个文化遗产日如约到来,各地围绕年度主题和宣传口号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凝聚起人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珍爱。

  “同行”和“活起来”这样“动感”的字眼,反映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如何在当下社会吸引更广泛公众参与的思考和行动。文化遗产无言,保护传承却必须有声有色、深入人心。知行合一,人人参与,才能真正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随着文化遗产日等活动的举办,从传播方面,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和有关概念的认知已有了基础,而如何行动,如何让人们自觉自愿、行之有效地积极参与保护传承,让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递真正生动融入人们现实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则成为关键。

  就在今年文化遗产日的前一天,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揭幕。从2006年诞生开始,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与世界杯四年一遇的时间重合已是必然。不要说文化遗产保护与足球的狂欢节风马牛不相及,世界杯本身的魅力和展示主办国多姿多彩的文化其实已成为各国共有的现代“文化遗产”。用“桑巴荣耀”命名比赛用球的本届世界杯,必然让我们更加熟悉了解巴西引以为豪的亚马逊桑巴文化的点点滴滴。而就在前两天在巴西举行的国际足联大会上,又传来国际足联官方再次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的蹴鞠的消息。面对这样的消息,除了喟叹中国队没能踢进世界杯,我们还应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其实,蹴鞠作为民间杂技与竞技类项目,早在2006年就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山东淄博等地,对蹴鞠文化的保护传承已进入中小学课堂。蹴鞠与现代足球的关系暂且不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世界杯这样的时间点,对蹴鞠等民间杂技与竞技类非遗的保护传承,对考古发现的、据推断为更早的“蹴鞠”起源的黄帝时期石球等文物进行重点展示和关注呢?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不是静态的“怀旧”,也可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贴近时尚融入生活。让历史照进现实,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在我们身边和手中生生不息地鲜活传递下去,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实践、上下求索。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4-06-16)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