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评论:新时期文物保护不妨告别“闭门造车”

2014/6/16 11:15:46 点击数: 【字体:

  据报道,近日,在广东省文物局等单位举行的“文物保护大家谈———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活动中,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郑力鹏说,广东高校尚未有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才刚起步,希望在各方面培育这个市场。

  近些年来,文化遗产保护可谓“风生水起”。不少省市高举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旗,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下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然而,在这条道路上,同行者有的确实达到了文保及创收的双赢,然而为数不少的同行者却在文保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究其原因,莫过于两大问题,一是资金匮乏,二是人才不足。相比起资金链问题,专业人才的缺乏似乎更加棘手。一些“不缺钱”的地方,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导致文化保护过程出现“技术失误”,造成“保护性破坏”。

  据报道,南宁宗圣源祠的管理方让没有资质的非文物维修人员对祠堂进行维修,结果导致一些文物受到严重破坏。遵义会议旧址所在之处,当地以“保护”名义,把旧址周围房屋都拆掉了,又配以灯光和绿地,“改造”了历史故事特定情景,得不偿失;郑州商代遗址上冒出了“人造城墙”;西安拟投资380亿在秦阿房宫遗址上打造“新阿房宫”,因被质疑已被叫停……鉴于此,有些地方已有所行动。山西省文物局宣布成立全国首家省级文标委——山西省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旨在让文物保护有章可循,避免在保护过程中出现技术失误,造成“保护性破坏”。

  文物保护成为大潮流,而具有相关资质的人才却寥若晨星。据统计,全国具备文物修复技能的人才仅2000余人,而亟待修复的文物就有1500余万件,至少150年才能修复完,面对严峻的文物安全形势,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出建议,完善我国文物行政管理机构,加快文保专业人才培养。而国内具有该专业的高校却屈指可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文物保护的漫漫征途上,专业人才的培养须尽快提上日程。

  一方面,应让高校及学子看到该专业的技术缺口及广阔前景。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与专业性不言而喻。而让学子“望而生畏”的是该专业给人的刻板印象:枯燥乏味,实用性不强。其实,新时期文物保护不妨告别“闭门造车”,增强与现实社会的互动性,在保护好非遗真实性和整体性的前提下,利用好这些非遗资源使它转化为地域旅游或经济资源,吸引更多有抱负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政策引导及资金投入。收集并广纳非遗人才,让更多传承人走入高校,让学子既能拜师学艺,也能学习到专业修护知识,同时纾解非遗传承人的窘迫处境,为其搭起另一个舞台。 (厂佳)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广州日报(2014-06-16)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