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术界主流观点曾认为“商文化不过长江”。20世纪80年代后期相继发现的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和江西新干大洋洲铜器群,颠覆了这一论断。面对江西商代遗址,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苏秉琦曾感叹道:“殷墟文化过长江,江南又一春。”
一批青铜器珍品近日从“长江中游青铜王国”来到北京首都博物馆。据悉,此次展览汇集了江西省内各家博物馆160余件(套)珍品,除青铜器外,还有陶瓷器、玉石器、金银器、丝织品和书画作品。
青铜重器成亮点
摆在展厅最醒目位置的是有“甗(yǎn)王”之称的青铜重器——兽面纹鹿耳四足青铜甗。甗是古代蒸煮容器,这件甗通高105厘米,重78.5公斤,器物庞大,气魄雄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商代最大的连体青铜器,也是商代唯一的四足青铜甗。此甗双耳上分立雌雄二鹿,回首瞭望,乖巧可爱。“器身立兽是商代江西青铜文化的地域特点。整器一次浑铸成型,说明当地在商代就已掌握高超的青铜范铸工艺。”首都博物馆青铜器专家冯好介绍。
另一件吸引人眼球的是双面神人青铜头像,头像面部五官似人,却有獠牙、圆目、阔鼻、尖耳和双角,半人半神,充满神秘感。“这种大型青铜头像仅见于江西,造型奇特。”冯好说,“头像两面对称,可能象征沟通人神的巫师。”
展厅内青铜展品种类繁多。礼器中的食器有鼎、鬲、甗、簋、豆等,酒器有罍、瓿、卣、壶等,乐器有镈、大铙,兵器有胄、钺、戈、戟镞等,用器有杖首、炭箕、厨刀等,工具有斧、钻、凿、刻刀等,农具有耜、臿、犁、镰等。此外还有若干饰件和用途有待研究的杂器。
青铜器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展出中的青铜工具和青铜农具虽然没有礼器精美,但是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江西古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已经相当高了。
据介绍,新干大洋洲的青铜礼器带有中原文化明显的痕迹,有些礼器与商代前期器物非常相似,更多器物则体现出殷墟时期风格。有的礼器虽然具有地方特色,但大多数是在中原青铜器的基础上改造而成。
新干大洋洲青铜礼器也有与中原文化不同之处。其一,器类组合与中原模式有显著差异。新干大洋洲礼器中“鼎”占半数以上,并以中原不常见的“扁足鼎”为主。在与酒相关的礼器中,只有盛酒器和注酒器,而没有爵、觚等饮酒器,这与“重酒”的商文化大异其趣。其二,新干大洋洲青铜礼器中没有一件器物镌刻铭文,而铭文在中原器物上是常见的印记。其三,新干大洋洲青铜礼器上的动物造型表现出浓郁的区域特色,燕尾纹、牛首纹等纹饰都是中原青铜器所少见的风格。
瓷都珍品难得一见
江西有深厚的陶瓷文化积淀,而景德镇是闻名天下的瓷都。这次展出的瓷器有不少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如江西万年仙人洞出土的陶片,经测定距今两万年,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陶器。元代釉里红彩斑贴塑蟠螭龙纹高足转杯也是珍品之一,此杯被誉为元代釉里红瓷器之绝品,高足杯的杯身与把柄分两段制成,杯身与杯把可自由转动,当杯身旋转时,杯内红色彩斑仿佛天边晚霞,映衬着杯身上的堆塑龙,似蛟龙在落霞中翻滚。
元代青花釉里红堆塑楼阁式人物谷仓则是另一件让人叹为观止的瓷器。据首都博物馆瓷器专家裴亚静介绍说:“这件器物为墓主人储存粮食之用,由上下两层和中间的活动式仓门组成,可拆卸,造型复杂,烧制难度高。”四周门廊上有堆塑人物18个,包括舞蹈、奏乐、仕女、侍卫俑等,姿态各异,活灵活现。据介绍,这是目前罕见的有确切纪年的青花釉里红瓷器,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名列于国家文物局2002年公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据悉,此次展览作为江西文化月的一部分,从2月25日持续到5月25日。(原标题:青铜重器进京城 殷墟文化曾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