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影响力的增强,汉语的地位在上升,辐射力在增强,被各种语言借用也日益普遍,这是事实。但我们也要看到,在语言的交流中,汉语还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相比较而言,近代以来进入中文的英语词汇还是比进入英语的中文词汇要多,特别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进入中文的西方科技、专利、品牌词汇量相当大。过去很多西方语言的这类专有词汇引入汉语,主要是以音译的形式,很多词汇与汉语融汇得相当好,很多词汇的翻译精益求精,如可口可乐、马赛克、奔驰等。“金利来”的故事就很有趣:这家国际公司的原名叫“金狮”(GOLDLION),但“金狮”在粤语中与“金输”谐音,港澳许多消费者对此很忌讳。公司老板曾宪梓经过苦思冥想,决定用意译加音译的方法,将汉名定为“金利来”,迎合消费者求吉利的心理,很快被公众接受。
现如今,涌入汉语的西方词汇可谓像潮水一般。打开一些科技的网页,数码、软件、手机、游戏类的网页,一些计算机类的报刊,上面满眼是以西文和字母的形式直接充斥文中。因为很多词义要想音译都不能达其意,要想意译就会又长又复杂,只好硬生生镶嵌在中文之中。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也收录了很多以西文字母开头的词汇,一时间也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而进入西方语言的中文词汇要慢一些少一些。从时代看,西方大举进入中国的晚清之时,很多有中国特色的汉语词汇,特别是一些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活习惯的、饮食衣着的等词汇为主。如:kowtow(叩头)、coolie(苦力)、typhoon(台风)、tofu(豆腐)、mahjong (麻将)、chipao(旗袍)、oolong(乌龙茶)、ginseng(人参)、tea(茶)、silk(丝绸)、oyster(生蚝)等。三十多年改革开放,走出去的中国人多了,学习汉语的外国人也多了,又有一批新词进入西方语言的视线,如:papertiger(纸老虎)、buzheteng(不折腾)、guanggun(光棍)、fenqing(愤青)等,并引得人们的津津乐道。但仔细一看,还是社会文化方面的多一些,自主科技的少一些。
全世界的地理名词多来自于德语,音乐名词多来自于意大利语,航天技术的术语多来自英语和俄语,因为这些国家在这些领域曾经领先过或者正在领先着。向世界输出了多少表示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术语,标志一个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其实,从dama(大妈)、tuhao(土豪)等几个词汇走红说明,我们的正能量的、科技前沿的、先进文化的词汇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更需要大力助推。在进入世界的语言体系中,我们不光要有“土特产”,还要有“高精尖”。 (原标题:中西词汇交流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