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内 >> 浏览文章

“教育遗产”期待进入关注视野

2013/11/27 10:31:22 点击数: 【字体:

 

“教育遗产”期待进入关注视野

静园五院的中文系,已是人去楼空(摄影:韩博雅)

“教育遗产”期待进入关注视野

静园未见大变化,只有园外路面上的桩痕记录了这里曾有过的一次施工(摄影:韩博雅)

  坐落于北京大学未名湖西南的静园六院幽静典雅,玲珑精致。这里曾经是燕京大学的女生宿舍,后来成为了北大历史学系、哲学系和中国语言文学系等院系的办公场所,大师云集,底蕴深厚。六院环绕的静园草坪是北大师生课余时间的重要活动场所,在这里常常能见到读书、运动、休憩的身影。

  近日,北大对静园六院进行修缮加固,其中包括属于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一、二、四、五院,并拟对草坪的地下空间进行利用。这一消息引起了校内师生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让“教育遗产”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文化光辉,启迪智慧

  “教育遗产”与工业遗产、宗教遗产一样,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古代和近现代重要建筑物、历史环境等教育场所以及与教育活动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各时期重要实物、手稿,口头教学传统、民俗礼仪、传统手工技能等。“它既包括物质的遗产,也包括非物质的遗产,要两者并重,不可偏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杭侃强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介绍,教育遗产可以理解为根据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将其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的教育活动所产生的文化遗产。根据这一定义,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就有国子监、孔庙、白鹿书院、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北大未名湖燕园建筑等60余处教育遗产。

  杜晓帆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工业遗产、20世纪遗产等新概念的提出,大大丰富了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而教育遗产的加入,为理解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社会活动之一,对个人、团体、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与教育活动相关的文化遗产,对于全社会,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特殊的意义。”

  价值特殊,意义深远

  公众对教育遗产的热情,很大程度上是缘于对教育的尊重和敬仰,正如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紫禁城学会常务副会长晋宏逵所说,这些教育遗产“是教育名师、文化名人的活动舞台和生活场所,是知识精英的精神家园”。另一方面,诸多学校、大学和图书馆还在使用教育遗产,它们仿佛从来没有停止书写的笔,记录着不曾断裂的、发展和变化着的历史;正是这种活态性,使许多教育遗产得以超越单纯的标本意义,再一次加强了其对社会的引力。比如北大,作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一流学府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而燕园不仅承载深刻的过去,在新时期,师生们也赋予其五四精神更多的含义。

  历史价值是教育遗产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教育遗产建造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发生激烈变革,科举制度伴随着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寿终正寝。由于彼时所面临的社会背景不同,教育遗产风格有别,记录的内容丰富多彩:有些反映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有些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阶段和重大历史事件,有些凝聚了先进的思想,成为了文化的旗帜。“当时的教育改革是思想解放的先锋,是社会进步的一部分,教育遗产直接见证和记录了这段历史。”晋宏逵说。

  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构成了教育遗产的重要内涵。在艺术风格上,许多教育遗产都有自己的特色。晋宏逵认为,从建筑思想、流派和风格看,教育遗产中的文教建筑往往是研究当时建筑史的珍贵资料。北京大学(原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选址在明清历史园林群中,使校园天然具备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今天,这些重要的文教建筑连同它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仍旧为公众提供着独特的艺术和审美享受。

  传承遗产,共享教育

  教育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也同样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基本问题。

  杜晓帆认为对北大的物质和精神传统进行价值评估是当务之急,只有对价值有了肯定和共识,才能够做到理想的保护。“我觉得北大现在面临的不是一些单体的建筑保护问题,而是北大传统风貌或景观的保护问题。”他说。与遗产管理者对遗产的认识同等重要的,是公众对于遗产的正确认识。记者注意到,每年寒暑假及重大节日,北大和清华等名校都会涌进众多游客,部分不文明举动实在令人遗憾。比如,位于北大未名湖南岸的文物保护单位花神庙惨遭游客涂鸦留名,不仅让师生心痛不已,而且让文保人士扼腕。被采访对象不约而同地表示,在参观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秩序和素质,获得精神享受,而不是以破坏文物为代价留名,才是理想的、负责任的参观方式。

  学生参与是教育遗产保护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在大学里,青年学生创办社团和协会、建设遗产保护的相关网站、举办讲座和学术讨论会、开展志愿者讲解活动……形式五花八门,宗旨只有一个——宣传和保护校园文化遗产。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研究生孙雪静最近递交了她和她的团队关于筹建“北京大学燕园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申请,他们希望以社团为平台,通过多种类型的活动调动师生们的智慧与努力,秉承北大精神,守护燕园遗产。

  相比漫长恢弘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这个概念还很年轻,而刚刚提出的“教育遗产”则更加稚嫩。正如杭侃所说,对于教育遗产,一切都刚刚起步,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工作。(原标题:“教育遗产”期待进入关注视野)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3-11-27)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