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际 >> 浏览文章

德国如何保护和开发工业遗址

2016/11/4 13:39:00 点击数: 【字体:

德国如何保护和开发工业遗址
 
关税同盟煤矿区遗址
 
  地处德国西部鲁尔区的关税同盟煤矿区遗址,上世纪末因煤炭产业衰落关停后,历经数十年发展,如今已成功转型为地区文化商业中心。记者日前走访当地,了解德国在工业遗址保护与开发方面的理念及做法。
 
  煤矿区遗址位于埃森市北郊,由1849年以来投产的1、2、8、12号矿井和炼焦厂构成,占地约100公顷,内含65栋建筑、200多台设备、2.7公里长的矿石传送带和13.2公里长的运输管道。
 
  走进遗址大门,只见钢架结构搭配红砖外墙的厂房绵延成片、气势恢宏,建筑师当初按对称性和几何学原理进行的规划设计,今日看来仍然具有极高的审美和实用价值。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煤炭作为工业能源的优势逐渐丧失,加上来自廉价供应国的竞争,鲁尔区的煤炭工业开始走向衰落。1986年,12号矿井成为埃森最后一处关闭的矿井,炼焦厂也在1993年完全停产。
 
  2001年,埃森煤矿区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它见证了煤炭业在过去150年作为当地支柱产业的兴衰,是现代包豪斯建筑风格融入工业生产的典范。
 
  沿着煤矿区遗址的“回忆小道”参观路线,游客可近距离接触矿区内部地上设施。采煤、运煤、筛煤、洗煤等煤钢时代火热的生产场景,都能通过多媒体特效得到重现。
 
  此外,游客还能在遗址内获得极富现代感的游览体验:大量空置厂房近年来吸引了各类文创艺术中心、展览馆、工作坊等在此落户。以享誉现代设计领域的红点博物馆为代表,这些机构每年在遗址内轮番举办各类展览演出,与配套入驻的特色饭店、咖啡厅一起,为遗址积聚了大量人气。原本面临衰败命运的工业遗址因为文化、艺术和商业的注入,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
 
  目前负责煤矿区遗址管理和运营的是成立于1998年的关税同盟基金会。基金会发言人德利娅·伯施告诉记者,“通过开发进行保护,是我们处理这片工业遗址的长期思路”。没有开发改造,就不可能吸引商家入驻和游客前来,未被拆除的工业遗址就只能继续荒废衰败。
 
  根据基金会提供的数据,1990年至2015年间,欧盟、德国联邦政府、北威州政府、埃森市政府、地区机构鲁尔区联盟等为煤矿区遗址的维护和改造共计投入约3.245亿欧元(约合24亿元人民币)。
 
  如此大规模的投入是否值得?伯施对记者解释说,一方面,工业遗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不能简单以金钱衡量,另一方面,煤炭工业区遗址作为鲁尔区昔日工业全盛时期的代表,其成功转型对区域内其他工业遗址的保护与开发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数据显示,目前煤矿区遗址已有39家来自文创艺术领域的商户入驻,提供约950个就业岗位,每年吸引约150万游客参观。
 
  伯施强调,工业遗址开发与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除了北威州政府每年约600万欧元(约合4422万元人民币)的固定拨款,前述资金大都属于针对遗址特定项目改造的一次性投入,而仅靠政府拨款,并不足以将规模庞大的保护与开发工程继续下去,为此,基金会还通过销售门票、出租厂房和引进投资等多种方式维持遗址的日常运作和发展。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新华网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