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著名的侯马盟书考古发现50年。忽然想知道世界上最早的盟书出自哪里,于是动手去查阅资料,居然发现最早的盟书与考古发现、与文字的破译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众所周知,赫梯文明诞生于公元前2000年初叶,发祥于安纳托利亚高原,曾经历500余年的繁盛,是古代近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直到19世纪后半叶,赫梯人的历史依然只在安纳托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地的考古发现中偶有涉及,虽然一些浮雕、象形文、楔形泥板文书和其他雕刻品可以佐证它的存在,但人们对这样一个文明依然知之甚少。
而所有谜底的揭开,是与“一纸”盟书有关。
1887年,在开罗尼罗河畔的泰勒·阿玛尔纳村附近发现了一批密藏泥板。这些刻有数行整齐的楔形文字的泥板,主要是埃及法老埃赫那吞的外交和行政信函。其中许多泥板提到一位杰出的赫梯君主,并详细描述了他的军队的动向。这些信函大多数是用巴比伦阿卡得语写就的,然而有两块泥板却与众不同,它们是用一种没人知道的文字所写成的。
早在1834年,法国考古学家已经在土耳其的安纳托利亚北部一个叫博兹柯伊的小山村,发现了一处被证明是赫梯王国首都哈图莎的废墟遗址。1893年博兹柯伊出土了首批泥板文,总共数千块,上面刻有某种形式的楔形文字。细心的学者注意到,其中两块泥板上刻的楔形文字,和埃及阿玛尔纳村那两块泥板上无法破译的楔形文字相同。正是这一意外的发现第一次将古埃及文明和赫梯文明联系了起来。
1905年,写有这种楔形文字的一块博兹柯伊泥板辗转到了德国亚述学家胡戈·温克勒手中。温克勒和助手于当年的10月来到博兹柯伊进行挖掘,很快挖出了许多排列整齐、保存完好的泥板文。1906年8月20日这一天,有个挖掘工人交给温克勒一块刻有阿卡得楔形文字的泥板。这块泥板的文字,就是轰动世界的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战争和约——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和赫梯国王哈图施利三世于公元前1270年签署的一项和平协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盟书。
这些泥板其实是赫梯人的编年史,上面记载历史上著名的卡迭什战役。这场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312年。当时埃及的法老时代已经历了1500多年,正处于第19王朝统治之下。而赫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现于安纳托利亚,他们最先发明了铁制的武器,常常攻掠周边国家和民族。公元前15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占领了腓尼基并侵入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于公元前1304年至前1237年在位,他看到赫梯的势力严重地威胁着埃及利益,双方迟早必有一战,便积蓄财力军力,准备讨伐赫梯,于是发生了著名的卡迭什恶战。卡迭什恶战使双方都遭到惨重损失,只好各自罢兵。但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双方展开了拉锯战,连年战火,使赫梯大伤元气,埃及也被战争拖得疲惫不堪。在卡迭什之战过后16年的公元前1259年,赫梯王国的哈图施利三世派使者带着一块银制的字板去了埃及。这便是赫梯人刻在银板上的战争和约,内容包括:确立两国间的和平,互相信任,永不交战;一国若受到其他国家的欺凌,另一国应出兵支援;还规定,任何一方都不许接纳对方的逃亡者,彼此保证互有引渡逃亡者的义务等18条。拉美西斯二世接受了赫梯人提出的和平条约。
埃及人为此把卡迭什之战的记载与和约全文刻在了卡尔纳克神庙和底比斯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的墙壁上,至今这些文字还保留着。
温克勒对此当然不会陌生,而眼前的这块泥板,正是用阿卡得语写成的、关于双方和约的赫梯人一方的版本。通过两个版本的对比,温克勒破译了赫梯人的部分语言,为后人了解赫梯文明的基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便是人类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国际和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盟书。埃及和赫梯凭借这一纸盟书,瓜分了他们在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势力范围,使他们对这一地区的占领合法化。这个盟书或者说合约的签订在世界国际关系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两个不同地区的强国以盟约的形式结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盟书在中国出现得较晚。春秋战国时期,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互相之间、诸侯与卿大夫之间,为政治目的经常举行盟誓活动。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最重要的盟书是侯马盟书,也就是春秋晚期晋定公十五年到二十三年,即公元前497到前489年,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这是1965年在发掘山西侯马晋城遗址时发现的,考古人员于同年11月至次年5月进行了发掘。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于地下或沉在河里,以取信于神鬼。侯马盟书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玉石片上,字迹一般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字体介于甲骨文和金文之间,称得上是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它的发现对研究中国古代盟誓制度、古文字的发展以及晋国历史均有重大意义。
95岁的张颔老人对侯马盟书的内容进行了辨析和分类,主要有宗盟类,要求与盟人效忠盟主,一致讨伐敌对势力;委质类,与盟人表示同逃亡的旧主断绝关系;纳室类,与盟人表示盟誓后不再扩充奴隶、土地和财产;诅咒类,对某些罪行加以诅咒;卜筮类,为盟誓卜牲时龟卜及筮占文辞。从侯马盟书的内容也可以看出,在春秋末,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动荡不安,诚信缺失,不同的宗族需要盟誓来约束结盟之人扩张自己的势力。
中外盟书不同,背后的故事却一样生动。 (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