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国际 >> 浏览文章

文保与民生,能否两全其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深陷保护困局

2014/2/27 17:18:22 点击数: 【字体:

 

文保与民生,能否两全其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深陷保护困局
(黄卓 绘)

  一边是急需保护的安阳殷墟世界文化遗产,禁止私搭乱建;另一边是遗址保护范围内的村民觉得殷墟没有观赏性和旅游价值,带不来经济效益,为了生存空间,急需建房。近日,河南安阳殷墟核心地带14个村庄的“农民别墅群”已呈蔓延之势,“砍掉头也要建房”的决心使殷墟正遭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破坏。

  文保与民生,如何两全其美,是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保护的一个大难题。

  “小司空效应”加剧

  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将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申遗成功,为安阳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也开始让其陷入遗产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申遗成功后,小屯村14位村民自发组建了小屯艺术团,着力打造了一台原汁原味的大型“仿殷乐舞”《大秀殷商》,举办了多场演出,并且获得了中外媒体和游客的青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小屯村艺术团已濒临破产。

  与此同时,随着对殷墟研究、保护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的文物遗址不断发现,殷墟保护区的范围不断扩大,保护区内78家集体企业、门市、钢材市场、木材市场全部拆除,变成绿地;保护区内许多村庄集体收入由原来的几十万元变成了零,人均耕地不足0.5亩;保护区内不能建厂、建高楼,随着人口不断增长,80%的家庭住房出现紧张。

  到了2014年,安阳殷墟核心地带的小司空村村民再也“忍受”不了申遗成功给他们带上的“紧箍咒”,开始“破坏”遗址建房子。目前,在小司空村,一排8套的3层连体“别墅”已经建到了第6排。关于建房,小司空村支书孙卫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是村里统一规划的,计划建7排,以解决六七十户人家的住房困难。“因为殷墟保护,村里20多年没有建房了。哪个部门都找过,都不给批。想走程序走不了,就强制盖起来了。手续跑不下来也要建,把我抓了也要建,不能让老百姓没房住!”孙卫东说。

  目前,该保护区内的数十个村庄建房现象愈演愈烈,“小司空效应”大有蔓延之势。据记者了解,在大司空村北侧、洹北商城南墙内侧,一栋设计高三四十米的楼房已建起了3层,没有任何报批手续。三家庄村西,5栋6层楼房已建好。而这里正是著名的洹北商城发掘起步的地方,有非常深厚的商代中期文化堆积,如灰坑、窖穴、房基等。

  房子不能一推了之

  “殷都区总面积69.5平方公里,在遗址保护范围内的有十几个村庄。两年前已有上千户村民有建房打算,现在几乎每个村的村民都想建房。就在上周,河南省文物局还组织专家到此地调研,对村民情况进行摸排,了解村民的诉求。”安阳市殷都区文化局原局长宋征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早在2012年小司空村动土之初,安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就数次到现场制止并将情况上报。但执法队一走,村民们又继续盖房,村委会缴上5万元罚款后,村民们认为处罚过了,建设更是有恃无恐。执法大队的工作人员表示,小司空村完全置法律于不顾,影响恶劣,但政府不敢也不能对村民使用硬手段,制止工作收效甚微。

  据了解,2012年8月河南省政府颁布实施的《殷墟保护规划》,将安阳市殷都区和北关区的14个村庄划入保护区内,其中殷都区涉及12个村庄、2万多名村民,保护区域近30平方公里,几乎占据了殷都区国土面积的一半。“如果再除去安钢集团和高压走廊等一些项目的占地,殷都区所剩土地更是微乎其微,几乎是无地可用。我们曾经规划建设的三国文化园,最终也因为用地问题而流产了。这么多年来,殷都区一直在向市里要发展空间,但是迟迟未获支持。老百姓迫切想改变生活现状的要求无法满足。两三年前,殷墟一年的旅游收入才20万至30万元,现在估计会多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宋征说。

  殷都区副区长王学军表示,为保护文物,保护区内20多年没有建房的村庄比比皆是,住房问题的上访量一度高达40%以上。在农民安居乐业的正当需求下,政府也无法粗暴干预,如开着推土机一推了之。

  一些村民甚至表示,守着保护区,只能饿死。“殷墟旅游不死不活,靠旅游致富的梦想成了泡影。禁建区内不能搞企业,又不能发展养殖业,村民们越来越穷,你看哪个村没有几十个光棍的?”村民抱怨说。

  能否两全其美

  安阳殷墟属于地下人文遗址,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但土质比较松软,一旦破土建房肯定对遗址造成破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唐际根说,这一块地势较高,商代文化层距地面不足50厘米,村民们直接在商代文化层上建房,打地基要挖近2米,对商代地下文化层的破坏十分严重,同时还破坏了世界文化遗产景观。

  当遗址保护与当地居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谁该优先?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冲突时,谁该让步?为此,也曾做过很多设想,看似简单的论题,并不简单。早在2009年,有专家提出“移民”的办法,但有人质疑,人本身就是一种文化遗存,是殷墟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特色。人走了,殷墟也失去了原生态的东西,得不偿失。

  也有人支招,让居民与遗址共生共荣,转变观念,深入发展文化产业,比如玉器、青铜等旅游文化产品开发;还有人提出播种殷墟米,使其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产业品牌……

  几年来,为了让这一带的百姓因殷墟而变得富裕,政府曾做过很多尝试,但讨论来讨论去,很多设想没有得到上级批复,最终不了了之。

  截至目前,对于安阳殷墟保护区内违规建设的房屋,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叫停。关于如何有效解决保护遗址遗迹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安阳市委、市政府正在进行专题研究。王学军说,一个区的力量实在背负不起殷墟这样的重担。他建议调整行政区划,给殷都区以较大的发展空间,并在保护区设立专门的机构建设文化功能区。(原标题:文保与民生,能否两全其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深陷保护困局)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学习时报(2014-02-27)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