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专家称中秋源于宫廷文人赏月说法不妥:根在民间

2013/9/17 9:09:13 点击数: 【字体:

  省民俗学会秘书长李祥林,为您揭开中秋节的“身世”

  桂花飘香,风清月朗,我们即将迎来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

  从2008年开始,这份寄托着思乡之情、团圆之意的节日,被列为我国法定节假日,足以见得国人对这个节日的重视。那么,这个节日的缘何而起?风俗习惯又是如何产生?今天,本报记者特邀专家为您解答。名词解释

  中秋节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起源于中国,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约在公历的9月至10月初,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起源

  “秋收际,祭拜月神祈求丰收;月圆满,渴望世事美好。”

  四川省民俗学会秘书长李祥林认为,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祭拜月神有关。“古代人崇拜自然,日月崇拜则是其中的一部分。”中秋节前后,也是一年秋收之际,祭拜月神有祈求丰收之意。此外,八月中旬月亮圆满,这也代表了古人渴望世事美好的心愿。

  而对于网上“中秋节起源于宫廷文人赏月,后流传民间”的说法,李祥林认为有待商榷。据当前能查阅的资料来看,自唐代开始,有关中秋节的文献记载增多,咏月诗句亦颇丰。“古代文献的记载以宫廷活动为主,民间事宜很少。”因此,单从文献记载来判定中秋节的起源,略有不妥,“应当说,中秋节根在民间。”

  一般认为,宋代是中秋节最为盛行的时期。《东京梦华录》中有这样的记载:中秋节之际,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到了晚上,人家争登酒楼赏月,丝竹箫管并作。里巷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沓,至于天明。

  习俗

  “吃月饼、赏月、观潮等保留至今;祭月、拜月已少见”

  祭月、拜月、赏月、观潮、猜谜、吃月饼、品桂花酒等都是古人欢度中秋的传统习俗。如今,保留下来的习俗已经很少了,譬如祭月、拜月等几乎没有了。(所谓祭月是指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

  不过,吃月饼、赏月、观潮等中秋习俗保留至今。

  1、吃月饼:月饼不仅是一种小吃,更有家人团圆,寄托思念的美好寓意。月圆之夜,一家人围坐一圈,咬一口月饼,馅儿的滋味与饼皮的松脆交织,细嚼慢咽,融化在嘴里。

  2、赏月:唐宋时期,赏月之风颇盛。如今,赏圆月依旧是每家每户的重头戏之一,不少市民提前一个星期就会关注天气情况,揣测着今年能否看到圆月。

  3、观潮:从古至今,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也是一大盛事。“潮汐变化与月亮有关。”李祥林说,因此中秋前后的潮汐颇为壮观,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去观赏。

  传承

  “最重要的是大众的接受心理和自觉维护的意识”

  面对“天价月饼”的来袭,传统习俗的消亡,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成为一大问题。四川省民俗学会秘书长李祥林指出,传统节日的具体形式随着时代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虽然2008年中秋节被列入法定节假日,但李祥林认为,官方的引导能对文化保护起一定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大众的接受心理和自觉维护的意识,“只有老百姓真心接受的东西,才能真正保留下去。”华西社区报见习记者肖茹丹(原标题:专家称中秋源于宫廷文人赏月说法不妥:根在民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2013-09-17)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