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新闻资讯 >> 印象关注 >> 浏览文章

中秋文化的“源头”与“活水”

2013/9/11 16:17:08 点击数: 【字体:

    中秋文化的源头深潜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中,其“活水”一直流淌至今,伴随民众生活继续向前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

    从中秋的起源,可窥见中华民族的刚健厚德、隆情重义。相传,后羿射日后,从王母娘娘处得到一包成仙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不料这一幕被小人蓬蒙看见,趁后羿外出狩猎,逼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情急之下吞服仙药,飞升到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归来后,只能仰望夜空,对着月中身影呼唤爱妻,并摆上香案、放上果品,遥祭嫦娥。就这样,中秋节这天祭拜月亮的习俗世代相传。

    后羿得药可成仙却舍不下妻子,嫦娥不得已服药飞天而牵挂丈夫,体现了古人守望爱情、隆情重义的人生境界。《易经》指出,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有大德大爱,人类与天地共德。后羿拥有“天”的刚健之德,又兼有“地”的纯正;嫦娥柔而能刚,懂得进退、存亡、得失之律。这个美好的传说,赋予了中秋节别样的情思与内蕴。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是国家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人们重视赏月,把花好月圆之夜视作骨肉团聚之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远在异乡的游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他们心中,月是父母,是兄弟,是姐妹,是爱人,是儿女,是万水千山无法阻隔的浓浓情思。明月是中华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持久强大的力量,“团圆”是“道法自然”,是“人道”符合“天道”,是“天人感应”,是中华儿女特有的价值理念。纯朴智慧的中国人如此诗意地领悟和庆贺着自己的“团圆节”,寄情于“千里共婵娟”的遐思,走进“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

    总之,中秋节从其最初含义来看,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的崇敬;但从更深意义而言,它表明了人们对于人际关系的认识,体现了对家庭亲情的珍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和”。人们借着中秋节庆贺丰收,期待和谐,传递友好。人们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祝福祖国政通人和,期盼国家间和平共处,憧憬着步入世界“大同、非攻”的理想境界,从而永远沉浸在和谐美满中。(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师范学校)(原标题:中秋文化的“源头”与“活水”)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3-09-11)
0
相关信息
精彩展示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