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七夕节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
2013/8/9 17:17:4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这是宋代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记载的“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从这个场面可以想象,当年的七夕节热闹程度似乎不亚于“春节”。
“乞巧”,笼统说来是姑娘们想表达出自己心灵手巧、精于女红的迫切愿望。让自己针线活技艺提高的愿望,当然要向“织女星”表达。这就是古书中说的:“巧于织女”。乞巧的习俗据考证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恐怕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了。
这是我们已经断代的习俗,不在故纸堆中搜寻,已经难以知晓了。而我们现在熟知的“牛郎织女故事”是七夕唯一的文化内涵了。牛郎织女作为一个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已经是被誉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据考证,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记载,时代更久远。
每到农历七月初七是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像织女一样能有美丽的爱情和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现在,姑娘们首先不再祈求自己心灵手巧了;而牛郎、织女在地上过着男耕女织自食其力勉强糊口的日子,在天上两地分居一年才能见一回,这无论如何也不是现在主流价值观认可的美满婚姻。现在的七夕该祈求些什么呢?又对谁祈求呢?
所以,当下的七夕节,最热闹的就是酒店的促销了。今年看到的“最具创意”的促销方式是,七夕当晚入住酒店的同一对情侣,明年情人节(2月14日)可免费入住同家酒店。
1999年,陈升曾做过一件很煽情的事,他提前一年预售了自己演唱会的门票,且仅限情侣购买,一人的价格可以获得两个座位。但是,这份情侣票被分为男生券和女生券两份,双方各自保存属于自己的那张券,一年后,两张券合在一起才能奏效。这场演唱会的名字叫做:明年你还爱我吗?第二年演唱会上,陈升专设的情侣席位果然空出了许多。
哦,好吧,现在的考验缩短为6个月了。这个促销是不是该叫做:下半年你还爱我吗?就算是七夕当晚有大风吹散了城市上空的雾霾,能有幸仰望星空目睹牛郎织女相会的我们,还有心情去猜他们在相互诉说些什么吗?
我的中国节,你该如何存在。(鄢光哲)(原标题:宋代七夕节热闹程度不亚于春节)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中国青年报(201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