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气质靠什么塑造?除了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更不能缺少文化载体,而实体书店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这些零星分散在城市中的文化灯塔,让白天奔波于工作的人们,在淡淡的墨香中舒展心灵。
还能坚持多久?
7月15日,龙之媒书店创办人徐智明在其微博上宣布,将于今年底结束书店业务,关闭书店在北京、西安和长沙的分店,并将全部精力转移到其网上书店“快书包”业务上。
龙之媒书店成立于1995年,是全国第一家广告专业书店,在全国设有7家直营店。由于房租过高等原因,目前只有3家实体店还在坚持经营。有业内人士认为,徐智明的这一举措成为了传统书店面临衰落的又一佐证。
在徐智明看来,龙之媒书店的黄金期是在七八年前。徐智明说,经营实体书店非常繁琐,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投入,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的发展,网上书店的冲击以及房租压力等综合因素影响,书店销售额一直在下降。
和实体书店的经营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上书店的业绩一直处于上升势头。据徐智明介绍,“快书包”前期投入1000万元,尽管目前依旧处于赔钱阶段,但是每年收入有两倍增长。
民营连锁书店纸老虎公司代总经理曹章武介绍,实体书店经营难的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房租飙升;二是民营书店没有享受国家任何税收优惠;三是受网络书店价格战的影响。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书业商会调查报告称,在过去10年里,有近五成的民营书店倒闭。实体书店,特别是民营书店的生存境况,似乎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苏宁易购、当当、卓越、京东几大网络书店近乎疯狂的降价促销活动,实体书店还能坚持多久?
怎样自我造血?
实体书店始于书,但远不止于书。电子商务的冲击快速分流了实体书店的市场,要破解客人“看书不埋单”的困局,实体书店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提供更多服务,采取复合型经营模式,打造丰富的人文空间。一方面,网络购书流行了,实体书店也可以上网开网店,既提高知名度,又占领网民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附加服务,如举办名人讲座、文化沙龙等,白天卖书,晚上卖文化;提供茶与咖啡等衍生消费,为读者打造“永不落幕”的书店。
人们的购书渠道、阅读方式在变化,这已成事实。所以书店人未必一定要拘泥在“实体书店”这个概念上,创新和改变才能让发展成为可能。
台湾的诚品书店在经营方面已经成为典型,它的图书销售并不能为它带来利润,反而是依靠其他创意商品销售盈利。
无独有偶,北京单向街书店的生存之道是其独具特色的沙龙活动,每周办两次沙龙,邀请一些作家、导演、歌手和艺术家介绍他们的作品。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始人许知远在开业之初就定位明确,“书店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以书店为主体,以沙龙为主导,把单纯的买书卖书变成思想交流的平台。”
其实,人们喜欢书店,原因很简单,这里有直观的感受,有发现的乐趣,而这样的感受和乐趣也是实体书店的优势。墨盒子绘本书馆是中国第一家本土绘本书店,其所有的墨墨童画工作室是书店的一大经济支柱。工作室在书店二层,提供儿童美术教育,孩子们的绘画教材和灵感都来自书店丰富的绘本资源。“不仅如此,我们还把营业模式变成了卖书和借阅图书相结合,在这里可以办理借书证,就像图书馆一样。”墨盒子绘本书馆创始人张弘说。
未来,张弘还打算把书店的网站建设起来,拓展相关儿童商品的销售。他一再强调:“如果生意不够好,一定是因为我们的经营还没有做到位。”
如何起死回生?
有业内专家表示,多元化经营是实体书店的一条发展思路,书店应发展相关业务,拓展书店功能。特色化可以成为实体书店的发展方向,同时书店应向基层和社区发展。现在很多书店都设在商业中心区、高档写字楼等地租很高的地方,这无形中挤压了本来就很微薄的利润。如果能将书店开进社区,不仅降低了房租,也方便了读者选书购书。
怎样把优势最大化,吸引读者重新走进书店,是实体书店改革的第一步。造成实体书店困境的原因,既有先天不足,也有业态变化和社会转型造成的,仅靠书店自己的努力将无力回天。
除了在图书质量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扶持。给予实体书店税收优惠,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做法可以借鉴;而前不久,上海市建立了实体书店基金,帮助书店渡过难关。目前这一做法已经在江浙一带开始实行。
书店需要怎样的政策?曹章武认为,一是出台合理、规范的图书限价政策,即新出版的图书一年内不能打折。二是全国推行实体书店的税收减免,“这是普惠实体书店最快的方法,相当于获得了资金扶持。”三是各个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推出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
不过,品类不同的书店也需要不同的扶持政策。具有一定规模、经营品种较为多样的纸老虎,其生存法则对一些小型书店并不太适合。曹章武认为,小型书店面临的困难更大,更需要政策保护,“税收优惠并不能给它们太多帮助。”(原标题:实体书店:能否留住的文化灯塔?)